D20阳性细胞浸润,提示T细胞和B细胞均表达TIAF-1。
2.2 移植肾间质浸润细胞TIAF-1表达的比较及其与CD3、CD20和CD68阳性细胞数的关系 见表1。AR组移植肾组织间质浸润的TIAF-1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R组移植肾组织间质TIAF-1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AR组(P<0.01)。对移植肾组织间质TIAF-1阳性细胞数与CD3、CD20、CD68阳性细胞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TIAF-1阳性细胞数与CD3和CD20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P<0.05),而与CD68阳性细胞数无相关性(P>0.05)。表1 3组肾间质浸润细胞TIAF-1的表达及CD3、CD20和CD68阳性细胞数的比较
3 讨 论
T淋巴细胞对同种异体抗原的识别是启动细胞免疫的基础。目前认为至少有2种不同的T细胞识别途径,即直接识别和间接识别。在间接识别途径中,CD4+T细胞的TCR能够识别被抗原递呈细胞(APC)加工处理并呈递的供体MHC分子分解的同种异体抗原肽,也称CD4+Th2反应。研究表明,异基因识别的间接途径的强化,加大了急性排斥反应,并在慢性移植物失功中起主导作用,是诱发和维持慢性排斥反应的关键[4]。最近发现,极化的Th2细胞能表达一种TGF-β1诱导的抗凋亡细胞分子-1(TIAF-1),TIAF-1可抑制TNF-α对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据此推测TIAF-1对其他细胞的凋亡有抑制作用[5]。本研究发现,正常供肾组织中几乎无TIAF-1表达;AR肾组织中,TIAF-1表达有增强趋势,其中以间质浸润细胞染色为主,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微染色。CR肾组织中,TIAF-1在间质浸润细胞的表达呈弥漫性、强阳性,肾小管上皮细胞亦呈重度染色,肾小球及血管内皮细胞几乎不染色。连续移植肾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TIAF-1显著染色的区域可见大量CD3阳性细胞和CD20阳性细胞存在;此外,CR肾组织间质中TIAF-1阳性细胞数与CD3、CD20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而与CD68阳性细胞数无相关性,提示移植肾间质浸润的T、B淋巴细胞均可表达TIAF-1。
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在急、慢性排斥反应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种异体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与移植肾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密切相关[2,8]。而在移植肾组织中,细胞凋亡并不仅仅局限于实质细胞,间质浸润的T淋巴细胞亦存在凋亡现象。研究表明,移植肾间质浸润T淋巴细胞的凋亡将下调受体对移植肾的免疫排斥反应,预示急性排斥反应的结局[3,9]。本研究结果表明,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浸润淋巴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均强烈表达TIAF-1,提示这种抗凋亡因子的表达可能对移植肾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TIAF-1在移植肾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的表达可能反映了一种保护性机制的诱导,使得肾小管上皮细胞避免凋亡。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间质浸润淋巴细胞的TIAF-1高表达可能反映了Th1向Th2的免疫偏离。研究表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浸润Th2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IL-4、IL-10可诱导甲状腺腺上皮细胞表达抗凋亡因子c-Flip和 BCL-XL,以上2种抗细胞凋亡因子能阻止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实质性细胞的破坏[10-11]。至于移植肾间质浸润Th2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能否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TIAF-1及其他抗凋亡因子,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Zavazava N, Kabelitz D. Alloreactivity and apoptosis in graft rejection and transplantation tolerance [J]. J Leukoc Biol,2000,68(2):167-174.
[2] Laine J, Etelmki P, Holmberg C, et al. Apoptotic cell death in human chronic renal allograft rejection [J]. Transplantation,1997,63(1):101-105.
[3] August C, Schmid KW, Dietl KH, 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lymphocyte apoptosis in acute rejection of renal allografts [J]. Transplantation,1999,67(4):581-585.
[4] Haval S. Chronic allograft rejection: Do the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