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positive cells infiltrated in the intersitium of the renal allografts, with more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highly stained, most of which were CD3 and CD20 positive cells.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TIAF-1 in renal allografts with chronic rejection might be correlated with the immune deviation of Th1 to Th2 cells. The expression of TIAF-1 in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of renal allografts may be induced by a certain protective mechanism.
Key words: renal transplantation; chronic rejection; TGF-β1-induced Anti-apoptotic Factor-1 (TIAF-1)
慢性排斥反应(chronic rejection,CR)是器官移植后期移植物失功能的主要原因,制约着移植受体长期生存率的提高,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研究表明,凋亡在同种异体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有关,而凋亡并非仅限于移植组织,移植物浸润的T细胞亦存在凋亡现象,后者可能下调受体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1-3]。近年来研究发现,CR与辅助性T细胞Ⅰ型(Th1)向辅助性T细胞Ⅱ型(Th2)免疫偏离密切相关[4]。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抗凋亡因子-1(TGF-β1-induced antiapoptotic factor-1, TIAF-1)是极化的Th2细胞表达的免疫分子之一。实验证明,TIAF-1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提示该分子对其他细胞的凋亡有保护作用[5]。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同种异体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组织中TIAF-1的表达及分布,初步探讨TIAF-1在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 取自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移植中心2000年7月—2003年5月发生慢性排斥反应和急性排斥反应(AR)的受体移植肾,分别为28例和16例,所有肾移植患者术后均采用常规免疫抑制治疗(环孢素A+霉酚酸酯+泼尼松)。AR和CR根据临床表现和移植肾病理确诊,病理诊断参照Banff 诊断标准[6]。6例因肾细胞癌行肾切除的未受肿瘤侵犯的正常肾组织和8例供肾正常肾组织为实验对照。
1.2 试剂 兔抗人TIAF-1多克隆抗体由Mattison教授惠赠,兔抗人CD3多克隆抗体、鼠抗人CD68和鼠抗人CD20单克隆抗体均为美国Santa Cruz公司产品,SP试剂盒为美国AYMED公司产品。
1.3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及结果分析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SP法[7]:4 μm厚石蜡切片常规脱蜡水化,微波抗原修复。0.3% H2O2甲醇溶液浸泡30 min,正常山羊血清室温孵育20 min,兔抗人TIAF-1多克隆抗体工作浓度为1∶100,兔抗人CD3多克隆抗体、鼠抗人CD20单克隆抗体工作浓度分别为1∶50和1∶80,4℃下过夜,滴加SP复合物后置37℃下40 min,PBS液洗5 min×3次;滴加DAB-H2O2显色剂,苏木素复染细胞核,脱水,封片。PBS代替一抗、二抗作阴性对照。
结果判定:细胞膜或细胞质染成棕黄色或棕褐色为阳性,不着色为阴性。用显微测微器在高倍镜(10×40)视野下计数16个视野,将阳性细胞数之和乘以4即得每平方毫米间质阳性细胞数。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移植肾组织中TIAF-1的表达分布 肾细胞癌行肾切除的未受肿瘤侵犯的正常肾组织和正常供肾组织未见TIAF-1表达。在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组织中,TIAF-1表达有增强趋势,其中间质TIAF-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有微弱的TIAF-1表达。在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组织中,TIAF-1在间质浸润细胞中的表达呈弥漫性、强阳性,较多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呈高度染色。在连续的移植肾组织切片中,TIAF-1阳性浸润细胞弥漫性分布的区域同时存在大量CD3和C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