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高压氧配合药物和功能训练综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疗效。方法:将176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包括神经外科常规治疗,脑活素、胞二磷胆碱、赤芍注射液等药物)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和功能训练,疗程最少4周,最多8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能尽快促进病人苏醒,提高生活质量。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1.5%,对照组总有效率65.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综合治疗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较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高压氧;研究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颅脑损伤的发生率也呈逐年增长趋势,重型颅脑损伤相当于GCS分级3分~8分者,临床较常见,致残及死亡率高。为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和神经外科合作利用高压氧、药物及功能训练综合治疗重度颅脑损伤106例,并把同期收住的70例同类患者随机选出作为对照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自我院2002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76例。10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和功能训练(简称综合治疗组)。男78例,女28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68岁,平均38岁。其中单纯广泛脑挫伤21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外血肿(术后)19例,硬膜下血肿(术后)25例,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术后)24例,原发性脑干损伤17例。病程最短26 d,最长5个月。对照组70例(常规治疗加功能训练),男52例,女18例,年龄最小8岁 ,最大61岁,平均34岁。其中单纯广泛脑挫裂伤18例,脑挫裂伤并硬膜外血肿(术后)17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术后)16例,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术后)9例,原发性脑干损伤10例。病程最短28 d,最长5个月。
1.2 诊断
全部病例均有头部外伤史,在急性期按国际GCS评分标准评定均在3分~8分,均作头颅CT或MRI检查。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神经外科常规进行手术(或保守治疗),并均按常规方法应用脑活素、胞二磷胆碱、赤芍注射液等药物,根据患者病情适时进行功能训练。综合治疗组,治疗前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出凝血时间正常,排除各种高压氧治疗禁忌证。治疗采用宁波产NG-90-Ⅱ型单人纯氧舱。治疗时间90 min,舱内氧浓度在75%以上,稳压30 min~40 min,中间换气10 min,压力0.2 mPa,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 d~5 d,疗程视病情而定,最少3个疗程,最多5个疗程。可在患者入院后或手术后立即使用。治疗组除应用高压氧疗法外,其他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GCS治疗结果分级规定[1]:治愈:神志清楚,全部症状及体征消失,智能和体力恢复正常;显效:神志清楚,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生活基本能自理;好转:神志清楚,症状及体征改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表1 综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3 讨论
重度颅脑损伤,其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幸存者生活质量较差[2],因此重度颅脑损伤的救治及康复值得探讨研究。很多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高压氧对脑部疾病,特别是血管性及损伤性脑部疾病,具有良好效果[3]。本文报导我院2002年1月~2007年6月期间对两组17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情况,进一步验证了这个论断。
颅脑损伤后,脑组织发生程度不同的出血或坏死,细胞膜破坏,神经受损,导致脑缺血、缺氧、脑水肿、酸中毒及微循环障碍等病理改变,并形成恶性循环[4]。在此过程中,其中心环节是缺氧。脑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耗氧量最多、对缺氧最敏感的器官。缺氧时间越长,脑损害越重,预后越差[5]。高压氧可迅速纠正脑组织的缺氧状态,切断由于缺氧而导致的恶性循环。在高压氧环境中,动脉血氧分压增加10多倍,血氧弥散力亦明显增大,血氧含量、脑组织细胞间液及脑脊液的氧含量显著升高,脑组织氧供增多,使细胞内很多酶的活性恢复,并由此导致受损的脑组织中有氧氧化恢复,无氧酵解减弱,能量产生增多,酸性代谢产物减少,细胞膜通透性改善,膜上离子泵功能恢复,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