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非手术治疗

态观察意识演变过程,若经保守治疗意识仍无好转或恶化时,说明血肿及其继发水肿已有进展应及时手术清除血肿。本组有8例保守治疗无效后改行手术治疗,2例死亡,6例存活。

  2.2 CT指标

  2.2.1 血肿量 动态CT扫描能对血肿大小演变作出准确反映,血肿大小是选择治疗方法的重要依据[4]。据资料显示:血肿量在40mL以下者保守治疗效果好[1]。本组非手术组血肿量<20 mL者41例占71.9%,无1例需手术治疗;20~30 mL 15例占26.3%,其中8例转为手术治疗;>30 mL者1例占1.8%。而手术组血肿量<20 mL者2例占5.7%,20~30mL者8例占22.9%,>30 mL者25例占71.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因此,我们主张血肿量<30 mL者可行保守治疗,>30 mL者以手术为宜,但还必须结合其它指标。

  2.2.2 中线结构移位 有资料认为,中线结构移位不是决定手术治疗的依据,而是一个重要指标[5]。文献报道,中线结构移位超过5mm者不宜保守治疗[1]。本组中线结构移位≤5mm者非手术组有46例,占80.7%(2例中途改行手术);手术组为15例,占42.9%,两者间差异显著(P<0.01)。>5mm者非手术组11例(19.3%),其中5例转行手术治疗,手术组,则为20例占57.1%,本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因此中线结构移位≤5 mm者可行保守治疗,相反则应考虑手术。但应注意双侧对称性血肿或血肿破入脑室,或后颅窝血肿,中线很少移位或不移位。因此,不能单凭此一项指标来决定手术与否,必须参照其它指标。

  2.2.3 脑池 基底池是否受压是选择治疗方法的一个指标。当环池变形、受压时则反映脑干损伤,预后不良[1]。本资料非手术组环池正常或轻度受压者占91.2%,消失者占8.8%;手术组环池正常或受压者占57.1%,消失者占42.9%,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故认为,当环池严重受压或消失时,结合中线移位等占位效应的存在以及血肿量的大小,应紧急手术清除血肿,而正常或轻度受压者可考虑保守治疗。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保守治疗的各个因素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不能机械地单纯强调某一项指标,必须综合评价。我们提出保守治疗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适应证是:(1)血肿量≤30mL;(2)神志清楚或意识障碍不明显者、GCS>8分或虽≤8分经保守治疗病情稳定好转者;(3)中线结构移位≤5mm者;(4)环池无明显受压或正常者。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2版.北京: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330341.

  [2]江基尧,朱诚,罗其中. 现代颅脑损伤学[M].上海:第一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2528.

  [3]UZZELL B P,LANGFITT T W,DOLINSKAS C A.Influence of injury severity on quality of survial after head injury[J].Surg Neurol,1987,27(5):419429.

  [4]刘窗溪,熊云彪,韩国强.CT扫描动态观察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5, 21(4):211212.

  [5]MALIKA S, NARAYAN R K, WILBERGER J E, et al. Head injuries[M].NewYork:Hurchill Livingstone, 2000:207.
仁和医学论文网专业提供代写代发医学论文服务,并提供大量论文资料,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急性脑缺血大鼠边缘系统谷氨酸及其受体
    左髂总静脉狭窄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外伤性上矢状窦中后2/3段损伤四例
    急性肠脂垂炎七例治疗体会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脂水平分析
    心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
    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手术诊治体会
    急性门静脉主干完全性栓塞支架置入术术
    微量泵输注阿托品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18例误诊分析
    急性间歇型血卟啉病多次误诊1例
    微创穿刺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