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57例胆道残余结石的诊断和治疗

影剂浓度、患者体位及残存胆管狭窄等有关。B超检查是对术后残余结石诊断的有效补充。本组资料中,T管胆道造影残余结石检出率为82.5%,B超检出率为73.7%,二者联合检查的检出率为93.0%,值得注意的是,T管胆道造影漏诊的10例中有6例经B超检查而发现残余结石。ERCP及MRCP亦是发现残余结石的有效办法,然而高昂的费用及患者耐受性限制其临床广泛开展。胆道镜检查需要T管窦道较坚实后才进行,往往需要术后6~8周才较安全。

  术后早期发现胆道残余结石是治疗的关键。在拔除T管以前发现胆道残余结石者,宜保留并开放T管,每周随访。6~8周后可拔除T管,经T管窦道置入胆道镜进行检查和取石[5]。对一次不能取尽者,应经T管窦道再置入引流管,1~2周后再次取石。本组资料中,41例患者接受了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治疗,35例(85.4%)取尽残余结石,3例取出胆总管结石及部分肝内胆管结石,总有效率为92.7%(38/41),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对拔除T管后发现残余胆道结石患者,往往为术后定期复查或出现症状时才被发现,尤其是结石排入胆总管时可出现胆管炎症或胆道梗阻症状。EST取石是首选的方法,尤其是结石位于肝总管或胆总管患者。而对结石位于Ⅱ、Ⅲ级胆管者,往往通过EST也难以取出或取尽结石。本组资料中,6例残余结石患者,5例取尽结石,治疗效果显著。

  对结石位于肝内Ⅲ级胆管者,可考虑暂时观察,定期B超复查。对细小结石者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排石治疗。如果出现明显的症状或肝功能受损的表现,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应考虑再次手术治疗。本组6例(10.5%)需再次手术治疗。

  再次胆道手术因腹腔内组织粘连严重,常使手术复杂而困难,术后并发症多。因此,必须注意掌握胆道再手术的适应证:(1) 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症状反复发作,经较长时间的药物排石或溶石治疗后,疗效甚微者;(2) B 超检查证实肝内胆管多发性结石,虽无体征,但结石致肝功能异常者;(3) 残余结石梗阻致发生急性重症胆管炎。对肝内胆管残余结石患者,术中应尽量采用B超、胆道镜等方法,或肝部分切除术等,争取取尽结石,防止残留或复发。

  【参考文献】

  [1]黄志强.肝内胆管结石:治疗观念的变迁[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2,7(3)∶65.

  [2]梁力建,韩雨生.肝胆管残余结石的诊断方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20(9):521523.

  [3]冉瑞图.关于肝胆管残余结石的几点看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20 (9):517518.

  [4]王立新,徐智,张能维,等. 术后纤维胆道镜联合治疗肝内胆管残留结石[J]. 中国内镜杂志, 2002,8(2):5253.

  [5]刘金钢,余云. 胆道术后残余结石及再生结石的内镜治疗[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4,24(2):9798.
仁和医学论文网专业提供代写代发医学论文服务,并提供大量论文资料,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237例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手术治
    87例胸腹多发伤救治分析
    生物瓣衰坏后再次换瓣的体会(附17例报
    18三体综合征7例临床分析及产前诊断文
    17例小腿交叉皮瓣移植术术后护理
    857名学童智力影响因素分析
    经椎弓根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主动脉弓离断的临床X线表现 附7例分析
    斑疹伤寒107例临床分析
    耳穴压豆治疗青少年近视507例疗效观察
    新生儿横结肠双腔造口术并发症的防治 
    梅花针 紫外线联合治疗带状疱疹97例疗
    梅花针 紫外线联合治疗带状疱疹97例疗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