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留置导尿管不同时间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80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术后保留导尿管3日与7日,监测、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尿痛、尿痛持续时间、急迫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持续时间、继发性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菌尿、睾丸及附睾炎、尿道狭窄的例数,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3日组明显小于7日组(P<0.01)。结论:TURP术后3日膀胱冲洗液清亮后拔除导尿管是安全可行的,与7日后拔除导尿管比较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可以降低术后尿路感染和尿道狭窄的发生率,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病床使用率和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关键词】 前列腺切除术;前列腺增生;导尿;并发症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是治疗BPH最常用的外科手术,但它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感染、尿失禁、膀胱刺激症状等[1]。临床在对TURP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做法不统一。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月行TURP治疗BPH患者80例,试比较术后导尿管保留3日和7日,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BPH患者80人,均符合2003年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UA)关于BPH的诊断标准[2]:⑴尿频、夜尿增多、进行性排尿困难等症状;⑵经前列腺特异抗原、直肠指检、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S)及经腹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BPH);⑶术前24 h内尿常规分析WBC(-)、0~3/HP;⑷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BPH。随机分成两组,将TURP术后留置尿管7日的40人作为7日组,留置尿管3日的40人作为3日组。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我院连续冲洗式电切镜(Karl Storz公司生产)并由我科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术者行TURP治疗。术毕放置22F三腔Foley导尿管,球囊注水30 mL,牵拉、尿道外口固定导尿管,持续冲洗膀胱。牵拉于术后24 h内膀胱冲洗液清亮时解除。术后给予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留置导尿管,两组分别在3、7 d后拔管。表1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
1.3 监测指标
术前80例患者均采集完整、详细的病史,记录直肠指检、尿常规、中段尿培养、IPSS、QOLS、经腹前列腺B超测定前列腺体积等各指标。
从术后拔除导尿管起,80例均完善以下指标的监测与记录,尿痛、尿痛持续时间、尿失禁、尿失禁持续时间、尿常规、中段尿培养、睾丸及附睾炎、继发性出血、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6个月复查指标:记录IPSS、QOLS、是否并发尿失禁,尿道狭窄等。
1.4 统计学分析
所获数据以x±s表示,用SPSS 10.0软件进行t检验或χ2检验。
2 结果
2.1 术后并发症及监测指标变化
7日组37例(92.5%)、3日组38例(95%)术后6个月获得随访。未能随访者中,1例失去联系,4例患者不愿行残余尿复查。两组患者均无死亡、术后输血及永久性尿失禁发生。两组术后尿痛、尿痛持续时间、急迫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持续时间、继发性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菌尿、发生睾丸及附睾炎、尿道狭窄的例数,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3日组明显小于7日组(P<0.01)(表2)。表2 两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及其他情况
2.2 两组患者IPSS、QOLS和剩余尿术前术后的变化
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IPSS、QOLS和剩余尿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3)。表3 两组患者IPSS、QOLS和剩余尿术前术后的变化
3 讨论
TURP是治疗前列腺增生最常用的手术方法,由于人体组织内含水量达70%以上,TURP术中电切环迅速加热周围的前列腺组织,温度大于100 ℃时,细胞内的水分迅速沸腾,冲出细胞,使细胞粉碎飞出组织,在无菌状态下结痂。术中的出血点,在60 ℃~100 ℃的温度下,血管组织凝固,管腔封闭,出血停止,3日后达到比较牢固的结痂而止血。TURP仍然有一定的手术死亡率(0.1%~0.3%)和手术并发症(18%)[3]。TUR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