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调查帕米尔高原寒区部队官兵中慢性前列腺炎发病情况。方法 通过对驻帕米尔高原某部官兵及平原某部官兵慢性前列腺炎情况的问卷调查及前列腺液常规统计分析。结果 进驻高原6个月新兵与平原同期入伍新兵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率无明显著异性(P>0.05)。进驻高原6月新兵与进驻高原18月以上官兵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率存在差异性(0.05>P>0.01)。结论 进驻高原时间越长,患慢性前列腺炎的可能性越大。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高海拔;发病率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表现为以排尿异常及慢性盆腔疼痛为主,或伴有性功能障碍、精神神经症状的一类综合征。好发于成年男性,约有50%的男性在其一生的某个阶段会受其影响[1]。我们对驻帕米尔高原(海拔3 000 m 以上)某部官兵进行了前列腺问卷及前列腺液常规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调要对象
2007年6月随机抽查驻守帕米尔高原海拔3 000 m 以上某部新入伍6月新兵400人以及驻守高原18月以上老兵320人;同时随机抽查同期入伍驻守平原海拔980 m 的新兵350人作为对照。
1.2 调查内容
(1)采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2](chronic prostatitis symptom index,CPSI)问卷调查。将疼痛不适与排尿症状评分两项相加后进行统计,范围在0~31分。轻症的积分在0~9;中等程度的积分在10~18;严重患者的积分在19~31。(2)采集前列腺液常规作统计分析。
1.3 分类方法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对慢性前列腺炎分类方法[2]:将CP分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bacterial prostatitis,CBP,Ⅱ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non bacterial prostatitis,CNP),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PS,Ⅲ型,又分炎症性Ⅲa和非炎症性Ⅲb)及无症状炎症性前列腺炎(asymptomatic inflammatory prostatitis.AIP,Ⅳ 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在微机上运行处理。
2 结果
2.1 驻帕米尔高原入伍6月新兵400名,检出慢性前列腺炎24名(其中Ⅱ型18名,Ⅲ型3名,Ⅳ型3名),发病率6.00%;驻平原入伍6月新兵350名,检出慢性前列腺炎16名(其中Ⅱ型14名,Ⅲ型2名),发病率4.57%,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l。同时分析高原新兵中前列腺常规中卵磷脂小体数量<75%人数为74人,平原新兵卵磷脂小体数量<75%人数为38人,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P>0.01),详见表2。表1 驻高原及平原入伍6个月新兵慢性前列腺炎发病情况比较[n(略)]表2 高原及平原入伍6个月新兵前列腺液卵磷脂小体变化情况比较[n(略)]
2.2 入伍驻守高原6月新兵400名,发病率6.00%;驻守高原18月以上老兵320名,检出慢性前列腺炎33名(其中Ⅱ型28名,Ⅲ型3名,Ⅳ型2名),发病率10.3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P>0.01),详见表3。表3 高原新老兵慢性前列腺炎发病情况比较[n(略)]
3 讨论
慢性前列腺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通常认为长期的骑马、坐车等反复的会阴部损伤或过度的手淫及性生活过度;前列腺革兰阴性及阳性菌的感染:前列腺内尿液反流(intraprostatic urinary reflus,IPUR);紧张、忧郁情绪;盆腔内静脉充血(intrapelvic venous congestion,IVC)[2]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前列腺炎的发生。据统计人群中发病率约10%[3],此次调查进驻高原的官兵的慢性前列腺炎总体发病率为7.92%,高原老兵的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率为10.31%,与文献数据相符。
3.1 医学高原主要指海拔在3 000 m 以上的地域,高原地区的主要特点:高海拔、空气稀薄、含氧量低、寒冷。通过对驻守帕米尔高原(海拔>3 000 m)部队官兵的前列腺炎的调查分析得出,短期内<6月驻守高原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