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近关节复杂骨折 |
|
【摘要】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近关节复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近关节粉碎骨折的64 例患者(其中男36 例,女28 例),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进行切开内固定,通过随访观察锁定加压接骨板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6~14个月,平均9.5个月,64 例病人骨折均愈合,临近关节功能活动良好,评分优良率达84.4%。结论 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临近关节部位的粉碎性骨折,可以早期恢复骨折部位解剖学结构和生物力学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应用中应注意使用锁定加压接骨板的适应证。
【关键词】 骨折;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关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能量损伤导致的严重复杂粉碎性骨折越来越多。骨折呈粉碎性,并且骨折块大小不一,常规钢板螺钉、克氏针等固定器械固定极为困难,而且许多骨折邻近关节,如果治疗不当,将会影响关节功能。近几年出现的锁定加压接骨板是在传统钉板系统上演变发展过来的,为治疗近关节部位的复杂性骨折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治疗方法。我院从2004年5月至2005年7月共进行64 例锁定加压接骨板手术,经过随访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64 例病人,其中男36 例,女28 例;年龄18~83 岁,平均57.6 岁。桡骨远端骨折32 例,胫骨远端骨折12 例,肱骨近端骨折14 例,锁骨骨折6 例。其中合并有其他部位骨折19 例,合并内脏损伤3 例,合并内科疾病(糖尿病,心脏病等)26 例。每位病人均术前及术后行X线片检查。术前按AO/ASIF标准进行分型(见表1)。致伤原因:车祸交通伤35 例,摔伤24 例,高空坠落伤5 例。
2 手术方法
2.1 麻醉方法与体位 上肢肱骨近端骨折采取全麻,桡骨及锁骨骨折采取臂丛麻醉,胫骨骨折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或单纯腰麻。所有患者均采取仰卧位,患侧肢体垫高约5~6 cm。表1 64 例病人AO/ASIF分型情况统计 (例)
骨折部位n性 别男女AO/ASIF分类A2A3B1B2B3C1C2C3桡骨远端骨折3215170〖〗21341552胫骨远端骨折127511113311肱骨近端骨折1410410044320锁骨骨折64212111000合 计6436283539122183
2.2 切口设计 手术切口尽可能采取有限切开复位的原则。以骨折部位为中心,尽量采用小的微创切口,以此减少对周围软组织的破坏,局部软组织覆盖较厚的部位如肱骨近端切口适当延长,切口过长增加不必要的组织损伤,且没有必要,所以在实际的手术中我们体会下肢骨折切口长度以钢板的1/3为合适,上肢骨折的切口长度以钢板的1/2为合适。尽可能不要剥离骨膜,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复位,对于较小的骨块,可以在直视或透视下进行撬拨复位(不过分追求解剖复位),必要时辅以克氏针、复位巾钳及持骨器进行协助临时固定。
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给予3~5 d的抗生素静点,预防感染。部分患者给予静脉或硬膜外镇痛泵进行镇痛。
上肢骨折术后,即在医生协助下仰卧位行前屈、外旋活动,1周后进行Codman环绕功能锻炼。下肢在术后第3天(疼痛减轻可以耐受)即嘱咐病人在床上进行伸屈练习,术后3~4周可以在助力器的帮助下进行非负重行走,年龄偏大、骨质疏松严重的病人,功能锻炼向后[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桡骨头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下一个医学论文: 消瘀散贴膏止痛消肿作用和安全性的临床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