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
|
锁乳突肌前缘斜形切口,长度视病变范围而定,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钝性分离颈深筋膜。沿血管神经鞘与内脏鞘之间进入,达椎体前方,用脑膜剪剪开颈前筋膜后暴露椎体前缘及颈椎间盘。插入克氏针,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定位,在病变椎间盘处,用尖刀切开椎间盘组织,取除部分椎间盘,利用椎体撑开器撑开狭窄的椎间隙,将椎间盘全部切除,椎管前方达后纵韧带,两侧达钩椎关节,并将椎体边缘的骨赘刮除。用同样方法,将其他病变节段的椎间盘与椎体边缘的骨赘全部切除。若行椎体次全切除,在切除椎体两侧椎间盘后,用撑开器撑开上下椎间隙,用磨钻或咬骨钳将椎体及后缘的致压物逐步咬除,显露出后纵韧带,充分减压。
术后常规使用广谱抗生素、利尿剂及糖皮质激素3~5 d,并行雾化吸入3 d。术后24 h酌情拔除引流管,患者可在颈托保护下坐起或离床活动,术后1周内复查颈椎正侧位X线片,患者术后颈部围颈制动3个月左右。
1.3 疗效评价
1.3.1 一般情况观察 观察患者术后的一般情况,有无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损伤,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1.3.2 影像学观察 收集所有病例的术前颈椎正侧位X线片,术后1周内及3、6、12个月复查颈椎正侧位、侧位伸屈X线片,观察钛网、钛板有无移位、断裂及植骨融合情况,并于术后3个月~2年行MRI检查减压情况,并测量患者术后侧位X线片融合节段的Cobb′s角,了解颈椎的生理曲度。融合情况评价从颈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判断,融合节段棘突间距变化小于2 mm为融合。
1.3.3 神经功能评分 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 orthopedic assoctation,JOA)评分法分别对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记录患者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7分-术前评分)×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35 min(80~240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为350 mL(30~700 mL)。患者随访时间为12~41个月,平均14.2个月。本组患者均无感染,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喉返神经及喉上神经损伤及死亡。手术后脊髓损害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神经根性疼痛完全消失,优29 例,良10 例,可1 例,总优良率97.5%,其中可1 例手术后症状稍改善,但颈椎生理曲度恢复不良,3个月后再行后路减压症状明显改善,颈椎活动度均可以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2.2 影像学评价 随访期间X线片示钛板、钛网无移位及松动。根据术后X线片随访,40 例患者术后3个月植骨块全部骨性融合,39 例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正常,颈椎稳定性好。1 例颈椎轻度反张,临床症状未完全缓解。其中,23 例行MRI复查,示植骨块融合好,椎管有效矢状径明显扩大。融合节段Cobb′s角:术前(1.42±0.28)°,术后3个月(4.94±0.67)°,术后9个月(4.89±0.61)°,治疗前与术后3个月、9个月的差别有显著性差异(P<0.01),颈椎生理曲度恢复且维持良好。
2.3 神经功能评价 神经功能评价按日本JOA评分法进行评分,术前评分6~12 分,平均9.03 分;术后3个月评分10~16&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腰椎间盘退变与炎症介质 下一个医学论文: 桡骨头骨折的手术治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