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固定结合AO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
|
【摘要】 目的 探讨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对21 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前均行CT平扫和三维重建,伤后7~14 d在CT三维重建图像指导下选择切开复位、植骨、解剖钢板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康复训练。结果 本组21 例骨折切口Ⅰ/甲级愈合,全部病例获随访6~36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功能总优良率91.3%。结论 在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术前CT三维重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切口,解剖复位,植骨和坚强的固定以及正确康复训练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CT三维重建 植骨 内外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关节内骨折。随着近年来高能量损伤的增多,胫骨平台骨折的病理变化越来越复杂,致使治疗十分困难,骨折复位不良、感染、骨折不愈合、膝内、外翻畸形、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时有发生。SchatzkerⅤ型是指双侧胫骨平台骨折伴不同程度的关节面塌陷和髁的移位,但干骺端和骨干仍保持连续性;SchatzkerⅥ型是指双侧胫骨平台骨折伴干骺端分离,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SchatzkerⅤ、Ⅵ型[1]胫骨平台骨折21 例,均采用切开复位、植骨、解剖钢板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术后康复训练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 例,男15 例,女6 例;年龄18~74 岁,平均44.3 岁,均有高能量受伤史。Schatzker分类,Ⅴ型14 例,Ⅵ型7 例,所有病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膝关节X线及三维CT重建检查,于伤后7~14 d内手术。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硬膜外麻醉,术中用气囊止血带。选择合理切口,常采用外侧弧形切口,必要时加内侧切口,但内外侧切口间距离在7 cm以上,所有切口入路均在半月板下显露关节面,通过骨折面深入关节面下进行复位。根据三维CT重建图像显示塌陷骨折块大小,在其下连同软骨整块上抬,骨折块的处理遵从从后到前、从中央到旁边的顺序整复。骨块上抬后的空隙用自体髂骨或异体骨充填,直视下见关节面解剖复位后,用直径2 mm克氏针作临时固定,C臂机透视下复位满意后外侧放置L形解剖钢板固定,内侧一般闭合置外固定支架。
1.3 术后常规抗生素治疗 伤口关节内置入负压引流48~72 h拔除,术后第3天开始锻炼股四头肌,根据骨折类型、手术情况及X线复查结果,1~2周后扶拐不负重站立,8~12周后逐步负重锻炼。
2 结 果
本组21 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生关节不稳。疗效根据Merchant评分标准进行评价[2],按功能、疼痛程度、步态、膝关节稳定程度及活动范围等5项进行综合评分,优12 例,良7 例,中2 例,差0 例,优良率91.3%。外固定架固定中有8 例针孔不同程度渗液,经抗感染、换药后仍继续外固定,拆架后伤口全部愈合。
3 讨 论
3.1 重视术前影像学检查 笔者认为需重视术前影像学检查,胫骨平台Ⅴ、Ⅵ型骨折是复杂的高能量骨折,单纯依靠X线难以充分了解骨折的形式和骨块的移位特点。笔者曾对三维CT重建图像指导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入路及复位、植骨、内固定等问题进行观察,可减少手术创伤,提高疗效[3]。多块骨折块的处理遵从从后到前,从中央到旁边的顺序整复。本组21 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均行CT扫描及三维重建图像,在此指导下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和撬拨复位,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3.2 手术时机和切口选择及局部软组织的保护[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头下型股骨颈骨折 下一个医学论文: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