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多因素分析 |
|
;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115 例患者中28 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总坏死率为24.3%。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时间:术后1年9 例,术后2年5 例,术后3年4 例,术后4年以上10 例。
2.2 影响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单因素分析 患者性别、年龄、外伤至手术时间、骨折Garden分型、Garden指数以及基础病等六个因素与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关系详见表1。卡方检验结果如下:a)性别:不同性别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617)。b)年龄:将年龄分为50~65 岁与大于65 岁两组,两组年龄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受伤至手术时间:将受伤至手术时间分为小于12 h,12~36 h,大于36 h共三组,三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d)骨折Garden分型:四种Garden分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e)Garden指数(骨折复位质量):四种Garden指数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f)基础病:基础病的种数不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2.3 影响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影响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因素依次为Garden分型、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Garden指数及基础病(P值依次为0.024、0.031、0.033、0.041及0.044,均小于0.05)。而性别因素的P值为0.533,大于0.05(见表2)。
3 讨 论
空心螺钉内固定因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固定牢靠及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被认为是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在内固定的并发症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最棘手的问题。在本组研究中,空心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发生了28 例股骨头坏死,占24.3%,与其他学者相关报道接近[3,4]。
骨折Garden分型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呈现最强相关关系,是影响预后最为重要的因素。股骨颈有独特的功能解剖和血供系统,使骨折部位常承受较大的剪压力,骨折时易使主要供血来源阻断,影响复位和内固定效果,并能导致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Garden分型根据骨折移位程度将股骨颈骨折分为4型。Garden分型中自Ⅰ型至Ⅳ型,股骨颈骨折严重程度递增,而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也随之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四种Garden分型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骨折类型与影响股骨头部血运的破坏及重建密切相关,直接决定骨折的预后。
研究发现受伤至手术时间小于12 h、12~36 h及大于36 h者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依次为13.8%、18.5%和57.1%,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小于12 h显著低于大于36 h手术组。治疗股骨颈骨折公认的内固定原则提出早期急诊手术,争取6 h之内[5]。因此应该强调早期手术的重要性。
骨折复位质量对于股骨头血运有很大影响。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公认的内固定原则认为应力求达到解剖复位,尽量保护血运[5]。只有解剖复位,才可以最大程度做到股骨头血运重建。本研究显示,Garden指数Ⅰ、Ⅱ级与Ⅲ、Ⅳ级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骨折复位质量对其预后的影响非常重要。
此外,年龄及所患基础病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本研究显示不同性别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也有资料表明,股骨颈骨折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其原因与女性绝经、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
[6]。
综上所述,骨折类型是影响空心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预后最为重要的因素。但由于骨折Garden分型、年龄、基础病以及性别并非临床医生所能控制,故在医生可控制的因素中受伤至手术时间与骨折复位质量明显影响预后,两者最为关键。因此,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应提倡早期手术,尽量达到解剖复位,最大程度重建股骨头血运。表1 不同因素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关系 表2 不同因素与股骨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胸腰椎爆裂骨折前后路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下一个医学论文: 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修复下胫腓前韧带的生物力学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