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塞米松和吗啡关节内注射用于膝关节镜术后镇痛 |
|
VAS评分和8、24 h VAS评分相比显著升高(P<0.05);Ⅰ、Ⅲ组内各时间点VAS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48 h内所有病人均未出现静脉或硬膜外应用吗啡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搔痒等。表1 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3 讨 论
目前术后镇痛的给药方式很多,可采用静脉、皮下、硬膜外自控镇痛等方式,并可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但这些给药方式均可出现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搔痒等不良反应,且发生率相当高。人们在努力消除这些不良反应的同时,一直不断探索新的给药方式来试图避免由于控制疼痛给患者带来的新的痛苦。近来研究发现阿片类受体不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在外围神经组织中亦存在阿片类受体,且能被激活产生局部的镇痛作用,为特殊部位的手术局部使用小剂量的阿片类药物进行术后镇痛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控制疼痛提供了新的途径[1,3],臂丛阻滞时加用小剂量芬太尼或吗啡用于上肢术后止痛的成功[4,5],亦证明了这种给药途径的可行性。袁红斌等[6]单纯使用小剂量吗啡关节内注射用于膝关节镜手术后的镇痛并对其机制进行了探究,结果证明其镇痛时间至少可持续24 h且无不良反应,并指出其机制可能与膝关节慢性炎性组织阿片受体数量增多有关,其镇痛时间、镇痛强度和本研究Ⅱ组结果相似,但患者站立时仍有膝关节疼痛感,36、48 h随访时患者疼痛比以前有所加重,这可能是吗啡在关节内被吸收代谢的缘故,因此,还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镇痛的需要。
近几年来研究发现地塞米松能显著延长硬膜外、臂丛阻滞时布比卡因和/或吗啡的镇痛时间,增强其镇痛作用[2,7,8]。本研究Ⅰ组使用地塞米松5 mg+吗啡1 mg关节内注射用于关节镜手术后的疼痛,给药后48 h内VAS评分均较Ⅱ组小,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站立时基本没有膝关节的疼痛感,取得了理想的镇痛效果。这证明地塞米松亦可延长吗啡在关节腔内的镇痛时间,增强其镇痛作用。地塞米松和吗啡配伍所显现的长效术后镇痛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地塞米松显著增大药物溶液的黏度,延缓了吗啡的释放吸收有关[7],也有人认为地塞米松分子量大,可作为载体使吗啡代谢减慢[8]。以上都可使吗啡存在于膝关节腔内的时间明显延长,其镇痛强度的明显增强,可能是地塞米松的抗炎镇痛作用和吗啡的镇痛作用起协同增强作用的结果[2]。至于吗啡在膝关节腔内的镇痛作用是由于膝关节腔内神经末梢中存在着阿片受体,并且由于慢性炎症的改变使其数量增多[6]。
由于关节腔内注射吗啡的剂量很小,相应的血浓度很低,因此未发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搔痒等不良反应。另外关节内注射吗啡,避免了静脉应用吗啡镇痛剂量较大,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使用吗啡安全性低、操作困难等缺点。
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地塞米松和小剂量吗啡配伍关节内注射用于膝关节镜术后镇痛,镇痛作用强,镇痛时间长,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达到了临床满意的镇痛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Stein C,Comisel K,Haimeri E,et al.Analgesic effects of intraarticular morphine after arthroscopic knee surgery[J].N Engl J Med,1991,325(16):11231126.〖1〗 [2]卢尚亭,李爱荣.臂丛神经阻滞加用地塞米松和小剂量吗啡用于术后镇痛效果观察[J].实用骨科杂志,2003,9(1):90.〖1〗 [3]Kalso E,Tramer M,Carroll D,et al.Pain relief from intraarticular morphine after knee surgery:a qualitative systematic review[J].Pain,1997,71(2):127134.〖1〗 [4]杨宏华,王彦邦,李相宝,等.臂丛神经阻滞加芬太尼上肢术后镇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闭合穿针治疗锁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5 例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腰部皮下组织缝合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关系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