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腓骨支撑术在复杂胫腓骨粉碎骨折治疗中的体会 |
|
道有渗出影响练习,踝关节背伸受限外,其余患者膝、踝关节活动度均正常。本组优40 例,良2 例,可3 例。
3 讨 论
以高能量创伤为主的胫腓骨骨折,伤情复杂,治疗困难。由于骨折多段、粉碎的特点,切开复位通常既不能达到理想的要求,又破坏了骨折端的生物学活性,易导致骨折延迟愈合与不愈合。因此如何同时达到生物力学稳定和保护骨生物学特性上的双重满意,提高其治疗效果,仍是骨科一个重要的课题。
3.1 骨折区域的血供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AO固定原则强调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无痛功能锻炼,但由于坚强内固定,往往可能造成骨折段的骨质疏松和再骨折的发生。近二十年来,随着生物接骨技术概念的提出,改变了以往对骨折内固定的认识,其主要强调能够刺激骨痂形成的固定方法。对长骨干骨折,不强调解剖复位,而重视长骨力线和长度的恢复,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了骨折部位的血供。在技术上,采用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的方法,尽量保护骨折碎块的软组织连接。不强求以牺牲局部血供为代价的精确复位和广泛的软组织剥离,不求内固定物与骨骼间紧密服帖甚至不求骨折断端间绝对稳定,从而使骨折愈合时间和愈合质量得到有效保证。临床上常见的单独胫骨骨折,骨折移位不明显且稳定,受此启发,根据微创-生物学内固定理论,我们采用先解剖复位内固定腓骨,通过腓骨的内支撑器作用,牵引骨折的远近两端,使骨膜产生张力,借助骨膜和其他软组织的梳理与挤压,使骨折碎片得以复位,纠正胫骨的旋转,恢复小腿的长度及力线。本组复杂粉碎性骨折45 例,骨折复位满意,由于保护了骨折端的血供,骨折愈合顺利。
3.2 胫骨骨折的内固定物选择 有学者采用双臂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多段粉碎骨折,可使骨折断端内外侧同时受力加压,骨折端稳定[5],但易引起副损伤。为了维持复位位置、便于功能练习,在胫骨骨折的固定物选则上,作者同意尹承慧等[6]的观点。在髓内钉与外支架的应用选择上,以外支架为首选(本组36 例),因三维外固定架独特的三维立体设计,操作更为简单,手术创伤小,与外侧的腓骨固定结合使用,构成了一个稳定的矩型框架结构,骨折固定稳固,利于早期功能练习,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3.3 本术式的优点 由于小腿的解剖特点,骨折的同时常合并胫前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骨折端开放。有学者认为早期内固定固然有利于治疗骨折、处理创面,但也可增加感染的风险,同时原本已脆弱的软组织再加上手术的打击犹如“雪上加霜”,因此主张分期治疗,即早期修复软组织,后期以微创为原则进行骨折内固定[7]。作者认为感染率一方面取决于软组织的受损程度及污染程度,更重要的是对伤口软组织是否做到了正确的处理,扩创、彻底清除失活组织,一期无张力覆盖伤口是关键。本组根据创面的部位及大小,以小腿外侧切口为基础,设计小腿前外侧皮瓣,局部转移,操作简单,皮瓣全部成活,无感染发生。胫骨下段血运差,骨折后愈合缓慢,经腓骨骨折的切口入路,行胫骨骨折端的后侧及外侧自体髂骨植骨,可避免新的损伤,加速骨折愈合[8]。
3.4 手术注意事项 本组技术关键是腓骨的复位与固定,由于胫骨的复位是通过“韧带整复术”完成,因此只要病情允许,尽量早期手术,以利骨折的整复,防止移位的骨折端加重组织的损伤。对于主要的骨折块之间、主要骨折块与骨折断端之间附加经皮有限内固定,可增加骨折的固定效果,分担髓钉或外固定架的应力,利于早期活动。对于老年及服从性较差患者,要加强功能练习指导与钉道护理,可避免感染,最大限度恢复膝踝关节功能。
【参考文献】 [1]戴鮨戎.微创外科理念的形成与发展[J].中华创伤杂志,2005,21(1):18.〖1〗[2]王亦璁.BO与AO的不同之处[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17(1):35.〖1〗[3]Canale ST.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卢世璧,主译.第9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549.〖1〗[4]Johner R,Wruhs&nb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小腿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下一个医学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游离至硬膜囊内1 例报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