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膝关节损伤影像比较 |
|
【摘要】 目的 探讨传统的影像检查方法(X线、CT)及MR成像技术对膝关节外伤性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5 例因外伤临床膝关节有疼痛及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X线、CT及MRT1WI/TSE,T2WI/TSE,STIR序列扫描,并作结果比较。结果 46 例X线平片明确诊断有骨折;11 例X线平片检查未见异常,CT显示骨皮质断裂;28 例X线及CT骨结构均未见异常,MRI表现:T1WI呈不规则网状、地图状低信号,T2WI呈片状高信号改变,STIR序列呈明显高信号,并与其病理改变相符合。同时MRI还能反应出合并的半月板、韧带损伤及关节腔(囊)内积血情况。结论 X线是常规检查方法,CT检查是常规X线检查方法的补充,可发现细小骨皮质及骨小梁改变,MR检查明显优于传统影像学检查,它有助于提高诊断敏感性,增加临床对外伤性骨损伤的认识,为临床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影像依据,有利于关节损伤后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 骨损伤 膝关节 磁共振成像 X线 CT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且结构最复杂的关节,膝关节损伤的及早诊断至关重要。随着社会进步,交通事故造成骨损伤,尤其膝关节损伤逐年增加。笔者在总结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膝关节外伤患者临床有疼痛及功能障碍的基础上,分析X线、CT及MR图象特点,以探讨膝关节外伤且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影像学检查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5 例,男性64 例,女性21 例;年龄18~71 岁,平均42 岁。右膝53 例,左膝32 例。所有病例均有膝关节外伤病史。
1.2 X线、CT及MR检查 X线检查技术:东健DR500 KV 58~65,mAs 8~12,常规X线平片正侧位检查。CT检查技术:Philips Aoura单排螺旋CT,130 KV,120 mAs,层厚3 mm,平扫。MR检查技术:国产永磁0.3T磁共振成像系统,用Quadratur Knee 线圈。采用a)STIR:TE:25 ms,TI:45 ms,TR:800 ms,翻转角90°,矩阵256×256,视野150×100,层厚5 mm,激励次数2次。b)T2WI/TSE:TE:125 ms,TR:3200 ms,翻转角90°,矩阵304×512,视野150×100,层厚5 mm,激励次数3次。c)T1WI/SE:TE:20 ms,TR:420 ms,翻转角90°,矩阵304×512,视野150×100,层厚5 mm,激励次数3次。
2 结 果
85 例均行常规X线平片正侧位检查。46 例有明确胫骨平台骨折、股骨下段或髌骨骨折,临床及时对症治疗,未行进一步检查。其余39 例常规X线平片中有软组织肿胀20 例,未见明确骨皮质及骨小梁中断。39 例行常规CT平扫,9 例发现胫骨平台骨折(见图3~4),2 例髌骨纵形骨折(见图1~2),27 例软组织肿胀、关节腔有不等量积液,2 例可疑半月板损伤。39 例同时行MR检查,31 例可见有不同程度软组织肿胀。22 例骨损伤,累及范围股骨下端损伤23 例、胫骨平台损伤21 例(见图5~6)。另外髌骨信号异常5 例。其MR表现为:a)T1WI:损伤部位呈形态各异的网状、地图状低信号;b)T2WI:损伤部位呈高信号,且分布范围不确定,境界欠清;c)STIR:损伤部位呈明显不均匀高信号,累及范围较明确,损伤骨质边缘模糊。27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关节腔积液,表现为[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颈椎椎管内巨大脂肪瘤1 例报告 下一个医学论文: 四川汶川地震伤情统计与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