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鞍区肿瘤术中垂体柄的辨认与保护 |
|
报道214例垂体微腺瘤经蝶术后均无尿崩症发生[4]。本组5例垂体微腺瘤经蝶术后均未发生尿崩症。
颅咽管瘤可发生在漏斗-垂体前叶的任何部位,垂体柄常受到肿瘤的挤压和破坏,增加了术中辨认和保护的难度。对保护和切断垂体柄仍存在争议,但越来越多的作者主张在术中尽可能对垂体柄进行保留,即使不能全长保留垂体柄,也应谨慎保留残留垂体柄的完整,它可作为手术保护下丘脑结构的标记[5]。虽然理论上讲肿瘤与正常垂体柄隔以蛛网膜并有明显的分离层面,但在切除过程中不可勉强牵拉。实质性颅咽管瘤钙化少,易于分清垂体柄,术后尿崩轻。在钙化严重的颅咽管瘤以及软膜内颅咽管瘤中往往垂体柄粘连较紧,只要轻微摆动,即可造成丘脑下部损伤,切除时切不可勉强。术中辨认和保护垂体柄的方法:①从内侧隆起的漏斗处辨认;②从垂体柄穿入鞍隔膜中央的部位辨认,但鞍隔孔受肿瘤挤压破坏时此标记可消失;③表面纵行的条索状髓纹是垂体柄的独特表现。有作者提出,垂体上动脉的走向对辨认垂体柄很有帮助,特别是当垂体柄受病变侵犯而外观难于分辨时[6]。本组3例颅咽管瘤术中垂体柄紧密粘连,不能辨清垂体柄结构,1例术后发生顽固性尿崩症。
本组中鞍区脑膜瘤术中垂体柄的保护相对较容易,与文献报道一致[7]。垂体柄与瘤体之间较少有粘连,在手术分块切除过程中,一般可清楚显露垂体柄并得到很好的保护。
总之,不同肿瘤其生长特性不同,肿瘤与垂体柄的位置和粘连程度也不相同。本组中颅咽管瘤术后4小时尿崩发生率与垂体腺瘤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2周尿崩未恢复者两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经颅鞍区显微手术可清楚显露鞍区的重要结构,应根据不同肿瘤的生长特性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合理使用鞍区的各个间隙,运用显微外科技术,仔细辨清垂体柄并加以保护是减少术后尿崩症的关键。但不可强行辨认以免造成不可逆性损害。
【参考文献】 [1] Honegger J, Buchfelder M, Fahlbusch R. Surgical treatment of craniopharyngiomas:endocrinological results [J].J Neurosurg,1999,90:251-257.
[2] 谢启文.现代神经内分泌学 [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437-439.
[3] Kaye AH, Black PM. Operatine neurosurgery[M]. NewYork: Chhurchill Livingstong, 2000,741-749.
[4] Ross DA,Wilson CB.Results of transsphenoidal microsurgery for growth homene secreting pituitary adenoma in a series of 214 [J].J Neurosurg,1999,87:134-136.
[5] 杨雷霆,朱贤立.颅咽管瘤外科治疗的显微外科技术和临床疗效(综述)[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分册,2002,29(5):385-388.
[6] 杨雷霆,黄玮,朱贤立,等.垂体柄的显微外科解剖[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21(2):192-193.
[7] 赵继宗,张茂植,杨俊,等.微创手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2,1(1):10-13.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早期钻孔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的临床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220例临床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