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妇科手术麻醉临床分析 |
|
【关键词】 妇科手术
近年来,随着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不断完善,尤其它具有对病人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被人们普遍接受。现将笔者参与治疗的腹腔镜下妇科手术306例的麻醉处理 体会,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06例女性患者,年龄18~50岁;体重42~68Kg。ASA I级289例,Ⅱ级17例。306例中卵巢肿瘤222例,子宫肌瘤24例,宫外孕35例,不孕症9例,其他妇科手术16例。术前心电图检查正常,无重要脏器疾病。连续硬膜外麻醉148例,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158例。
1.2 麻醉方法:麻醉前30分钟,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地西泮10mg,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输入生理盐水溶液500ml。椎管内麻醉为硬膜外两点穿刺,穿刺点为T12L1向上和L2-3向下置管,应用1%利多卡因+0.25%丁卡因混合液。阻滞平面控制在T6水平以下,术中给予氟一哌合剂或氟一芬合剂强化麻醉。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依次应用芬太尼0.1~0.2μg/kg,异丙酚2mg/kg,琥珀胆碱l~2mg/kg诱导,气管内插管,控制呼吸,术中维持以吸入氨氟醚和静脉持续泵入丙泊酚20~30ml/h,间断以万可松2~4mg维持肌松。人工气腹后适当增加潮气虽和呼吸频率,使PETCO2维持在35~45之间。
1.3 监测:患者人手术室静卧5分钟,常规开放静脉,接多功能检测仪无创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心电图。并记录麻醉前、气腹后5分钟、改头低脚高体位后5分钟以及终止气腹并改平卧后5分钟时各参数。统计学处理:数据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气腹后5分钟、改变体位5分钟时,两组心率均较麻醉前明显增快(P<0.05),各期血压变化不明显,脉搏血氧饱和度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即有所下降,吸氧后改善,气腹后增大吸氧量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组则无此现象,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时麻醉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人工气腹和特殊体位对病人的病理生理造成的干扰。一般状态好的病人能够耐受,而危重病人对于由此而引起的干扰的适应能力就较差。人工气腹对呼吸的影响较大,包括呼吸动力学改变、肺循环功能影响、二氧化碳吸收导致的呼吸性酸中毒等。腹腔镜手术对循环功能的影响表现为心排血量的下降、高血压、体循环和肺循环血管张力升高。另外还包括特殊体位的影响以及术后的一些并发症。
虽然两组麻醉效果无明显差异,但是通过系统的对比研究和分析,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更适合于腹腔镜妇科手术。通过对以下方面的重视,得以获得较满意的麻醉效果。
3.1 术前准备:术前访视患者,了解病情,尽量纠正患者的生理紊乱,均用阿托品0.5mg肌注。
3.2 麻醉方法的选择:通过几百例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笔者认为,腹腔镜妇科手术选用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是最为理想的麻醉方法,因为区域阻滞麻醉不能良好的控制通气,而交感神经阻滞也增加迷走神经反射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不适感,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有利于气腹后呼吸的管理,维持较稳定的循环状态。
3.3 术中监测及麻醉处理的特点:术中常规监测NBP、SpO2、ECG、PETCO2、PIP。文献报道LC手术期间SpO2、PETCO2与血气SpO2和PaCO2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腹腔镜手术期间监测SpO2及PETCO2能及时反映SpO2和PaCO2。
有学者研究表明,CO2气腹压力维持在1.73~1.87kPa变化[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假体隆乳术后纤维囊挛缩的分析及防治 下一个医学论文: PACU病人拔管前后应用盐酸奈福泮的临床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