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空肠内营养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
|
【关键词】 高血压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在应激状态下高代谢导致机体负氮平衡,使患者的免疫能力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亦随之提高,而营养支持是这类病人的重要治疗内容之一,选择合理的早期营养支持能增强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本院自2003年3月至今对42例GCS(格拉斯哥评分)评分6~11分的脑出血病人实行早期空肠内营养(EEN组),与2003年3月前未实行早期肠内营养的病人(对照组)(GCS评分6~11分)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分组方法:?譹?訛发病后24小时内来院, GCS6~11分;?譺?訛年龄40~82岁;?譻?訛病前无严重影响代谢疾病;?譼?訛生存期≥3周;?譽?訛头颅CT诊断脑血肿量30~80ml,均行小骨窗开颅或标准骨瓣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符合以上标准的,48小时内经液囊空肠导管进行肠内营养(EEN)组42例,男31例,女11例,平均年龄59.18±11.50岁;对照组48小时内行肠外营养36例,男27例,女9例,平均年龄60.12±10.9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GCS评分以及手术时间和手术方式上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1.2 营养方法:EEN组采用配制的流质食物,配制原则为:保证患者热量及蛋白质供应,一般给予蛋白质100~120g,脂肪45~50 g,糖160~180 g,总热量为2000~3000kJ/d左右。于鲜牛奶、米汤、蔗糖、食盐市售高乐高及鱼、肉、蛋及豆制品制成的稀糊液体,并加用21金维他1粒,全量为(1500±800)ml/d。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鼻饲,分次滴注,滴注时注意液囊空肠导管是否脱出,防止误吸。
对照组,以10%葡萄糖、脂肪乳剂、蛋白质、氨基酸、胰岛素、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水电解质按出入平衡供给。同时根据病情及监测结果调整电解质,胰岛素及液体量。
1.3 检测项目:患者生命体征平稳48小时左右接受营养支持治疗,于第8天评估以下指标:?譹?訛观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出血情况;?譺?訛抽空腹血糖血清白蛋白及淋巴细胞数。
2 结果
2.1 第8天EEN、对照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出血情况见表2。
2.2 EEN与对照组血糖、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情况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早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机体内分泌代谢基数增加,众多炎性介质产生,导致机体严重的代谢紊乱,而高血压脑出血后高血糖可加重脑组织损害。本组资料使用肠内营养能降低血糖。肠内营养提高血清白蛋白优于肠外营养组;外淋巴细胞总数肠内营养组比肠外营养组增多,说明提高病人免疫能力。另外,EEN组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出血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早期肠内营养对维持内脏器官的各种生理功能,保护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和免疫系统,减少细菌易位有重要作用,可降低代谢应激和严重全身感染的发生率,减少腹腔和肺部感染。而且各种营养物质均可方便地加入肠内营养中,营养成分更全面,价格低廉,营养液的配制对无菌要求不高,操作简单,对技术和设备要求低,使用过程安全,特别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同时,笔者也观察到患者出现会厌反射不良及胃排空延长,误吸危险性较高,所以采用留置的液囊空肠导管直接进入空肠进行肠内营养,大大减少其误吸率。
【参考文献】 [1] 邵继智,经肠营养[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9,1.
[2] 吴肇光﹒对营养支持现状的随想[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2;7(1):12.
[3] Zhang CG. New developments i[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CT显示混杂密度的急性硬膜外血肿治疗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经尺骨鹰嘴截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