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mm针型胸腔镜的临床应用 |
|
在肺脏表面,否则手指触诊是极为重要和准确的。 在病灶附近的前肋作一个1.0 cm的第二切口,最好选择乳晕的边缘。再作胸骨与第二切口相对称位置放入2 mm的拨开棒和内钳,将肺推到第二切口处,让手指全面触诊,找出病灶。 病灶定位后,从第二切口放入内钳提起病灶,再从2 mm的第三切口放入2 mm针镜,将病灶所在的肺组织成像在监视器上,从第一切口放入长内钳,在病灶根部作切除前的压榨,从第一切口放入GIA切出病灶,放入医用胶袋,将肿物放在袋内从第一切口提出胸腔送病理。 5.肺叶切除术:常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2~3个1.2 cm的切口加一个5~6 cm长的操作口,而使用2 mm的针型手术器械系列,可以保留引流管的1.2 cm切口放Trocar置硬镜,其他1~2个1.2 cm的切口,特别是背部的切口,可改用2 mm的手术器械作配合和牵引暴露,加作一个5~6 cm的操作小切口进行标准肺门解剖式肺叶切除术[3],从而少切1~2个切口。 6.食管癌根治术:常规胸腔镜食道癌根治术是右胸3~6个1.2 cm的切口加颈腹常规切口,右胸切口通常为5个,主要用于食管游离。使用2 mm针型手术器械系列,只作2个1.2 cm的切口,一个放硬镜,另一个作为操作器械的入口,放入电灼和钛夹钳以游离食管。其余放牵引器械的切口全部改用2 mm的器械作配合和牵引暴露。其余操作如常规胸腔镜食道癌根治术[4]。 7.纵隔神经纤维瘤切除术:先在第8或第9肋间髂前上棘水平作一1.5 cm的第一切口,放入10 mm 0°镜,全面检查胸腔,尽可能按CT定位找出病灶。在乳晕的边缘作一个0.5 cm的第二切口,作为放电灼和剪刀,另作2 mm的切口放入2 mm器械,提起纤维瘤的包膜,分出纤维瘤,根部用钛夹钳钳夹后用电灼切出肿物,改用2 mm针镜从2 mmtrocar放入,再从1.5 cm的第一切口放入医用胶袋或手套,将纤维瘤放入其中拉出体外, 如肿物较大,可适当延长第一切口。 结果 1.胸腔探查术中,基本达到术前希望探查的内容。如肺门的状况,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和是否侵犯大血管等。 2.术后胸液均可全部抽清。取病理组织者13例,病理报告,腺癌11例,结核2例;未作病理活检2例。所取病理组织13例中,全部能取到标本和得到病理报告,阳性率为100%。 3.所做16例肺大疱手术,术毕时常规10 mm镜复查胸腔和肺,见切除面理想,没有肺大疱残留,没有漏气。术毕2个月复查CT均
没有发现肺大疱残留,而且肺切面用GIA从胸壁下部伸入作切割,切面成斜面状,与胸壁斜面相吻合。术后肺复张所留残腔较小。 4.肺肿物所做1例病理报告为错构瘤,切出的肿物完整。另2例病理报告为结核瘤,切除完整,术后复查满意。 5.肺叶切除术和食管癌根治术中,作为暴露器械满意,但作为配合操作不如5 mm器械,只能用于早期的病变和粘连少的情况。 6.神经纤维瘤手术中,2 mm的镜和器械交替使用和配合满意,可减少背部的切口和缩短前胸切口,减少术后疼痛,但操作难度较大。 7.术毕时前胸壁和下胸壁切口用1%布比卡因和康宁克通A作肋间神经封闭[3],所有病例术后均无需再用止痛剂,未见其并发症。 8.全麻放引流管患者术后胸液50 ml~250 ml,平均106 ml,放置胸管时间12~48小时,平均约30小时。全部病例术中术后均没有输血。全麻患者手术时间20~50分钟,平均30分钟。 讨论 经过一年来的试用,我们体会2 mm针镜有它独特的优点,当然,也有其需要完善的地方。现简要分述如下: 1.和10 mm常规镜相比,优点是:(1)创伤更少。针镜和器械的直径只有2 mm,对人体的损伤仅与针刺相仿,尤其将其选择在胸背部入路,避免了对该处肋间神经和骨膜的压迫,明显地减少了疼痛。我们对2例双侧肺大疱的患者作过比较术式。一侧常规三切口切除术,另一侧用2 mm针镜配合作肺大疱切除,2例患者均感到常规三切口处较痛,而针镜切除侧几乎无不适;(2)切口小。外观只是针眼,实际不算为切口,2 mm针镜在双侧同期一次手术中优势更为明显;(3)切口位置和数量选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胸痹从肝论治概论 下一个医学论文: 非典型性局限性肺切除术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