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胸痹从肝论治概论

;  。  

  3.3    肝气郁滞,痰阻心络 临床以胸部窒闷而痛或心痛彻  背,两胁胀满,痞气,痰黏不爽,舌苔厚腻,脉弦滑为主症。  可用疏肝化痰,行气通络之法,方用瓜萎薤白白酒汤加  减    [7]    。  

  3.4    肝郁化火,痰浊内生 治宜清肝化痰法,方可选用黄  连温胆汤加减。以心胸闷痛或灼痛,痰多而黏,口干口苦,  心烦易怒,恶心呕吐,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9]    为  主症。  

  3.5    肝风内动,心脉闭阻 临床多以心胸灼痛,时作时止,  眩晕耳鸣,头胀头痛,手足颤抖麻木,口咽干,心烦易怒,舌  质黯红或见瘀点,舌苔少而干,脉弦细或弦细数为主要症状  表现。治宜平肝熄风,方可选用镇肝熄风汤加减    [9]    。  

  3.6    心肝气虚,阴阳失调 症见胸闷心悸,时有心前区疼  痛,伴乏力,短气,两足水肿,畏寒肢冷,舌淡,脉细弱;或可  见心烦失眠,夜间发热,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无  力。治用补肝益气,调治阴阳之法,方用益气补肝汤加减  (太子参、麦门冬、黄芪、熟地、白芍、丹参、女贞子、炙甘  草)    [6]    。  

  3.7    肝血不足,心脉失养 《顾氏医镜》云:“肝心痛者,多  有木火之郁,病在血分也,故色苍苍如死状,以肝心阴血虚为  主,用参麦饮化裁。”故治用养阴柔肝,补血理气之法。症见  心前区闷痛,心悸不宁,少寐易醒,两目干涩,时有头晕目眩,  舌红少苔,脉弦细。方用《医宗金鉴》之补肝汤加减    [8]    。  

  3.8    肝肾阴虚,心气不足 以胸痛隐隐不休,头昏目涩,心  悸不宁,腰膝酸软,口干咽燥,盗汗,耳鸣,舌质淡,脉细数为  主要症状。治用滋补肝肾法,方用一贯煎加减    [9]    。   3.9    心肝阳虚,心脉

拘挛 症见胸闷痛,遇冷发作或加剧,  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胆怯易惊,面色苍白,唇黯,舌淡胖,苔  白润,脉结代。治用温补心肝法,方用桂枝加桂汤加减    [7]    。 

  4 结语
      
  历代医学多用祛寒宣痹、理气和血、通阳化痰、活血化  瘀、补益心气、滋阴活血和温振心阳法治疗胸痹,此为常法。  但病机千变万化,其治疗也因随证而施,且胸痹患者临床表  现为肝经症状或肝病证候者并不少见,从肝论治常可获得  良效。明《薛氏医案·求脏病》云:“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  滞则心气乏。”由此可知肝心生理相关、病理相应。清·沈  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心痛源流》曰:“七情除喜之气能散  于外,余皆令肝郁而心痛。”可见胸痹与情志刺激以及肝脏  之间的密切关系。本文从肝论治胸痹的方法,别于胸痹的  常用方法,希望对扩充胸痹治疗方法和提高临床疗效有所  裨益。    

  【参考文献】   

  1  于志强.冠心病从肝论治.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0,2(3):161&nb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胸痹心痛的健康教育
    中医从肝论治失眠症临床证候疗效评价量
    从肝脏疾病对胆囊的影响初探祖国医学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