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胸痹从肝论治概论

bsp; 。《素问·脏气法时论》曰:“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  平旦静;……”平旦由肝所主,肝为心之母,平旦肝木当旺,  阳气升发,则心气、心阳得以升发,因此冠心病患者清晨时  病情多由夜间的加重转为平静。清晨5~7点钟为卯时,由  肝所主,为肝木当旺,阳气升发之时,而较固定的在清晨发  生心绞痛者,多由肝升发阳气无力,不足以温煦筋脉,脉寒  则收引而发作    [5]    。   

  2 胸痹从肝论治病因病机

     胸痹从肝论治的基本病机为肝心失调,即木火母子失  调。具体可分为虚实二证:实证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肝  郁痰阻、肝郁化火、肝风内动、心脉闭阻;虚证为心肝血虚、  心肝阳虚、心肝气虚和肝肾阴虚。  

  2.1    情志失调 由于忧思郁怒,肝失条达,则气机郁滞;气  滞则血行不畅,导致心肝血瘀,阻痹脉络;肝郁日久致疏泄  失常,木不疏土,则脾运不健,聚湿生痰,痰停胸中,则阻滞  心络而致心痛;若肝郁日久生热化火,肝热与痰浊互结,阻  闭心脉而致胸痹心痛,故《证治汇补》曰:“气郁痰火,忧恚  则发,心膈大痛,次走胸痛。”若肝气郁久化火耗伤肝阴,阴  不制阳,则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夹瘀结痰,闭阻心脉而致  胸痹心痛。  

  2.2    肝肾阴虚 肝藏血,肾藏精,肝肾之间关系密切,有  “肝肾同源”之说,故肝肾阴阳息息相通,协调平衡。如果  久病或情志内伤,阳亢耗阴,使肾阴亏虚,可引起肝阴不足,  日久则肝肾阴液俱亏而致脏腑功能失调,故《杂病源流犀   烛》曰:“曲运凡机,为心之劳,其证血少,面无色,惊悸,盗  汗,梦遗,极则心痛。”  
  2.3    心肝阳虚 肝藏血,心主血,足厥阴肝经与手厥阴心  包经有经络相通,因此肝经有病可影响到心。若肝经有寒,  影响于心,可使心肝同病;肝经寒凝气滞不解,母病及子则  心阳痹阴不通    [6]    。  
  2.4    心肝气虚 木可生火,肝气不足,无力资助心气,日久  则致心气不足,无力推动血行,以致气虚血滞而心痛,故  《诸病源候论》曰:“若诸阳气虚,少阴之经气逆,谓之阳虚  阴厥,亦令心痛。”若气血之病不愈,久则势必损及阴阳    [6]    。  

  2.5    心肝血虚 思虑过度,暗耗心血;或年老久病者,脾胃  虚弱,化源不足,而致血供不足;或因热病耗伤阴血,亦致肝  血不足;木自不荣,无以生火,故心脉失养,导致胸痹心痛。   

  3 从肝论治的分证论治   

  3.1    心肝气郁,气机不畅 本证多见于更年期女患者,症  见胸前区闷痛,胁肋胀满不适,每于情志抑郁时加重,舌淡  红,苔薄白,脉弦。治当疏肝理气,调畅气机,方用柴胡疏肝  散    [7]    。  

  3.2    气滞血瘀,心脉痹阻 《丹溪心法》曰:“气血冲和,万  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可见心肝气郁日久,则气滞  不能行血,而使心络瘀阻。临床多表现为心胸闷痛或刺痛,  痛有定处,伴两胁肋胀痛,善太息或脘腹胀满,得嗳气、矢气  则舒,舌质黯或有瘀斑,脉弦或弦涩。治宜疏肝理气,活血  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    [8]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胸痹心痛的健康教育
    中医从肝论治失眠症临床证候疗效评价量
    从肝脏疾病对胆囊的影响初探祖国医学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