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
方法 3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经胸腔内置管引流后,胸腔内注入药物,1次/周,共2~4次。
结果 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0例、无变化(NC)8例,有效率73%。主要毒性为轻度消化道反应、胸痛及发热。
结论 胸腔内置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较好,方便安全。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恶性胸腔积液
恶性胸腔积液是中晚期肿瘤常见的并发症,常伴有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科于2001年开展了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治疗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恶性胸腔积液,男18例,女12例,年龄35~81岁,中位年龄62岁,原发病均经病理证实,非小细胞肺癌22例,乳腺癌8例。临床症状有胸闷、胸痛、呼吸困难。B超示中至大量积液,单侧积液24例,双侧积液6例,胸腔积液为血性渗出液,积液检出癌细胞5例,患者Karnofsky评分为20~60分。
1.2 材料
采用美国ARROW公司中心静脉导管留置针,型号ES-01706。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B超定位,患者取坐位于定位点,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将套管针穿刺进胸腔,拔出针芯、送入导丝,拔出穿刺针,沿导丝送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管进入胸腔12~15 cm左右,拔出导丝,固定导管,导管末端接一次性引流袋引流。首日引流量2000~3000 ml,当日引流量少于100 ml时,将药物顺铂(DDP)80~100 mg,博莱霉素(BLY)60 mg、白细胞介素-2(IL-2)100万u,三种药物中两药溶于0.9%NS 100 ml由导管注入胸腔,并封闭导管,嘱患者勤变化体位,以利药物与胸膜广泛接触,同时给予适当水化、利尿、止吐治疗,每周注药1次,反复2~4次。
1.4 疗效评价标准
按WHO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胸腔积液完全消失,症状改善,持续1个月以上;部分缓解(PR):胸腔积液减少1/2,症状改善,持续1个月以上;无变化(NC):未达到上述指标者,其中有效率=(CR例数+PR例数)/观察例数×100%。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所有病人经置管引流后,胸闷、呼吸困难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CR 2例,PR 20例,NC 8例,有效率73%。
2.2 毒副作用
30例患者用药前后血常规,肝、肾功无变化;出现Ⅰ度胃肠道反应3例,Ⅰ级胸痛1例,发热2例。
3 讨论
恶性胸腔积液增长迅速,可引起压迫性肺不张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纵隔移位和回心血量减少,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积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大有益处。治疗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对胸腔积液的引流彻底,药物产生化学性炎症促使两层胸膜间皮纤维化粘连而闭塞胸膜腔[1]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