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卡芥、顺铂胸腔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引起的胸腔积液100例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顺铂、硝卡芥及硝卡芥加顺铂胸腔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毒副作 用。 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成三组。第一组抽胸腔积液后胸腔内注射顺铂80mg;第二组抽胸腔积液后,胸腔内注射硝卡芥 80mg;第三组抽胸腔积液后,胸腔内注射硝卡芥80mg,顺铂60mg;7天1次,共2~4次。 结果 顺铂组有效率34.4%;硝卡 芥组有效率54.5%;硝卡芥加顺铂组有效率80%。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三组间毒副作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硝 卡芥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药物,与顺铂合用有协同作用,副作用轻微,易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胸腔灌注;硝卡芥;顺铂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 瘤,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差,其常侵犯或转移至胸膜引起恶性 胸腔积液。在治疗上包括全身治疗及局部治疗。全身治疗 效果差,已很少采用,局部治疗包括外科胸膜切除术及胸腔 灌注药物治疗,前者因创伤大已很少使用。故胸腔内灌注 药物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常用方法。胸腔内灌注药物包 括化疗药物,胸腔硬化剂及生物制剂等,后两者因注射后疼 痛、发热及价格昂贵等缺点而使用较少,故化疗药物胸腔注 射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常用方法。笔者自2002年1月 10日~2004年7月10日期间,共收治NSCLC引起的恶性 胸腔积液100例,旨在探讨顺铂、硝卡芥及顺铂加硝卡芥胸 腔灌注治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最大 75岁,最小42岁,平均(56.3±1.6)岁。全组患者均在胸 腔积液中查到癌细胞,部分病例经纤支镜活检病理证实。腺癌51例,鳞癌48例,大细胞癌1例。初治63例,复治73 例。
1.2 病例分组 星期一、星期二收的病例为顺铂组;星期 三、星期四收的病例为硝卡芥组;星期五、星期六收的病例 为硝卡芥加顺铂组。顺铂组32例,硝卡芥组33例,硝卡芥 加顺铂组35例。三组病因、病理、性别、年龄相似,均具有 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三组病例均先行抽胸腔积液,尽量抽净, 然后顺铂组注入顺铂80mg,硝卡芥组注入硝卡芥80mg;硝 卡芥加顺铂组注入硝卡芥80mg、顺铂60mg。注射完毕后 均肌注恩丹西酮8mg,以防止消化道反应。后两组常规水 化并碱化尿液3天,以防止顺铂的肾素性,三组病例注入药 物后均在床上翻身1h,以便药物与胸膜充分接触,三组病 例均7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2~4次。
1.4 疗效及毒副作用判断标准 胸腔灌注药物的疗效标 准 [1] ,显效:胸腔积液消失>1个月者;有效:胸腔积液消失 一半以上,1月个内无需再次抽水者;无效:胸腔积液减少 不足一半,持续1个月者;进展:胸腔积液无减少或有增加, 1个月内需再次抽水者。毒副反应判断标准:按WHO制定的化疗药物毒性分度标准评定 [2],观察白细胞计数,胃肠 道反应,肝、肾功能变化。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