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摘要】 目的 介绍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方法。方法 本组共46例,其中肺癌30例,乳腺癌7例,食管癌5例,肠癌4例。所有患者胸腔积液中均找到恶性细胞。经皮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ARROW)管行胸腔积液引流术。结果 46例患者中,CR 22例(47.8%),PR 17例(37.0%),NC 7例(15.2%),总有效率为84.8%。3例出现导管堵塞,经处理后再通。出现发热35例,胸痛24例,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无一例导管脱滑,无气胸、肺水肿的发生。结论 经皮穿刺留置ARROW管行胸腔积液外引流,是简单、方便、经济的治疗方法,能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适用于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积液
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常见的肿瘤并发症。胸腔穿刺抽液或引流是常见的治疗措施。微创置管引流是近年来在原有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改良后的一种新治疗技术[1]。2003年5月~2005年2月笔者采用Seldinger导管法置中心静脉导管(ARROW管)于胸腔行持续引流恶性胸腔积液46例,创伤轻微,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6例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42~79岁,平均59.4岁。中等量胸腔积液30例,大量胸腔积液16例,均为单侧。46例患者胸腔积液中均找到恶性细胞。原发肿瘤中肺癌30例,乳腺癌7例,食管癌5例,肠癌4例。
1.2 方法
1.2.1 穿刺前的准备
(1)患者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讲清治疗的目的和方法,以取得患者的理解与合作。(2)消毒用0.5%碘伏、75%酒精;2%的利多卡因、5ml注射器1副、无菌穿刺包1个、无菌手套1双、一次性单腔ARROW管1副、一次性无菌引流袋1个、无菌透明敷贴1张、3~4cm的灭菌压脉带1根,棉签、胶布、适量肾上腺素、阿托品、氧气等抢救物品。
1.2.2 置管方法
置管在治疗室内进行,操作前环境常规消毒处理。先以B超检查定位点后,取坐位或卧位,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用ARROW管配套穿刺针在负压吸引下缓慢进针,积液涌入注射器即止,由穿刺针尾孔引入配套导丝,穿刺针尾孔外导丝长约18cm(穿刺针前端胸腔长约10cm),维持导丝位置拔除穿刺针,配套扩张鞘管沿导丝扩张穿刺道后,沿导丝置入ARROW管,此即Seldinger导管法的应用,胸腔内导管长度为10~15cm为宜,拔出导丝,随即夹闭导管,用无菌敷贴保护穿刺点并固定导管于皮肤上,尾端连接无菌压脉带,压脉带的另一端连接引流袋,压脉带的两端用胶布固定,持续引流(一般48~72h),只要患者能够耐受,尽可能引流彻底,然后经导管注入生理盐水30ml+顺铂80mg或博来霉素60mg,嘱患者变换数次,使药液充分接触病灶,封管观察1~2天未再出现积液则拔管,如患者状况许可,则给予适当静脉化疗。定期复查X线胸片或B超。
1.3 疗效判定标准
CR:胸腔积液完全消失,持续4周以上;PR:胸腔积液减少1/2以上,并持续4周以上;NC:未达到上述标准或减少后短期内又增加。总有效率为CR+PR。
2 结果
46例患者中,CR 22例(47.8%),PR 17例(37.0%),NC 7例(15.2%),总有效率为84.8%。46例患者中有3例在引流过程中出现导管堵塞,经冲洗、抽吸后,均能继续正常引流。全组中出现发热35例,体温在37.5℃~38.4℃之间,24例出现胸痛,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所有病例无一例导管脱滑,无气胸、肺水肿的发生,均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
3 讨论
恶性胸腔积液是肿瘤转移至胸膜的临床表现,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严重地影响了其生活质量,大量胸腔积液时,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缺氧,纵隔移位,可危及生命,为减轻其痛苦,临床常需穿刺放液。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