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不一,13例1~5天内复张,7例6~10天内复张,3例分别于14~15天复张。 3 讨论
对于典型的自发性气胸,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X线检查不难作出正确的诊断[2]。患者常常突然发病,90%的患者有突发性患侧胸痛,常为剧烈胸痛,与呼吸、咳嗽有关,呼吸困难重时不能平卧,可有出汗、脉搏细速、烦躁不安等休克表现,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体征视积气量和有无积液而定,典型气胸的体征有: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有胸廓饱满,语颤减弱,胸部叩诊鼓音,呼吸减弱或消失等;X线胸片检查是确诊本病最重要的依据,表现为气胸部位透亮度增加,无肺纹理,患侧肺自肺门收缩,密度增加,受压肺组织与胸膜腔气体之间可见界限分明的气胸线,大量气胸时,肺受压向纵隔移位,肺边缘呈弧形,或因肺叶萎缩程度不同而呈分叶状[3]。张力性气胸时,纵隔向对侧移位。发生在下胸部的气胸肋膈角特别锐利。伴有胸腔积液时可见液气界面。鉴别诊断主要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肺大疱、消化性溃疡穿孔、干性胸膜炎和膈疝相鉴别。
气胸治疗的目的是尽快排气,使肺复张,因此,内科保守治疗和单纯针刺抽气,除条件有困难外,已少用[4]。应根据患者症状、体征、X线所见及气胸类型,决定是否需要立即排气及排气方式。闭合性气胸肺压缩<25%,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者,可不抽气,每天吸收气体1.25%,可在2~3周内完全吸收。肺压缩>25%,症状明显者,应排气治疗。胸腔闭式引流术排气量大,可连续排气,有利于破口闭合,肺复张时间短,治愈率高,是最常见的治疗气胸方式,张力性、交通性气胸都必须采用此法,本组中23例应用此法1次成功率90%,平均肺复张时间4天。胸腔闭式引流部位[5];原发性气胸以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为宜;继发性或复发性气胸,常有粘连,宜在腋中线第4~7肋间;局限性气胸,一般在腋前线和腋后线之间第4~7肋间,或经X线透视、胸片检查后决定。胸腔闭式引流导管的大小:小号≤14F,中号16~22F,大号24~36F。大多数患者可用中号或小号。24~28F用于有支气管胸膜瘘或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其他的治疗方法有:胸膜粘连术:(1)四环素0.25~0.5g,溶解后加生理盐水20ml,注入胸腔。为缓解疼痛,可同时注入2%普鲁卡因5ml;(2)50%葡萄糖液40ml,注入胸腔;(3)自体血液20~40ml,不抗凝,注入胸腔;(4)3%滑石粉混悬液100ml,注入胸腔;(5)5‰硝酸银20ml,注入胸腔。此外,尚有用维生素C、气管炎菌苗、链球菌激酶、卡介苗、卡介苗细胞壁骨架等作为粘连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生物、理化刺激,产生无菌性变态反应性胸膜炎症,使两层胸膜粘连,胸膜腔闭锁,从而达到防治气胸的目的。注入粘连剂后,嘱患者反复转动体位,让药液充分涂布胸膜,夹管观察24h,吸出胸腔内多余药液。若一次无效,可重复注射。胸膜粘连术主要副作用有胸痛、发热、胸腔积液。胸膜粘连术适应证有:(1)多次复发的气胸而不能耐受开胸修补手术者;(2)双侧气胸史;(3)合并肺大疱;(4)长期漏气不止;(5)已有肺功能不全。手术治疗指征:(1)反复发作的气胸伴有多发性肺大疱;(2)经引流排气无效的张力性气胸;(3)经引流排气肺不能复张者。
【参考文献】
1 罗慰慈.现代呼吸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964.
2 蔡柏.呼吸内科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414.
3 李焕章,沈丽英.呼吸病鉴别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05-306.
4 Fishman AP.Fishman′s pulmonary diseases and disorders(肺脏病学)3rd ed.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356.
5 Bense L.Spontaneous pneunothoraxn.Chest,1992,101(4):891.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