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结核性胸膜炎1例 |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结核性胸膜炎1例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35岁,干部。主诉:发热1个月,胸闷、气短、乏力1周。现病史:该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多为午后,体温为38℃左右。就诊于某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予以泼尼松30mg/d口服3周,症状无明显改善。1周前出现胸闷、气短、乏力,后疑为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T37.5℃,颧部见局限性斑丘疹,双下肺呼吸音减弱。辅助检查:痰查抗酸杆菌(-),PPD(-),血常规WBC8.8×10 9 /L,N69.1%,L14.5%。尿常规PRO(+++),抗结核抗体(+),胸水常规:李凡他试验(+),细胞数1.2×10 9 /L,分类:单核>多核。胸水查抗酸杆菌(-),胸水脱落细胞:未查到肿瘤细胞。胸水结核抗体(-)。胸水抗核抗体(-)。B超提示:双侧胸腔积液;胸部CT:双侧胸腔积液。胸膜针刺活检病理:结核性肉芽肿。临床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双侧结核性胸膜炎。定期予以胸穿排液直至不能抽出积液,同时予以抗结核及泼尼松对症治疗2个月后,胸水完全吸收,病情明显缓解。 2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后果较严重的结缔组织疾病,影响全身多个脏器。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82年修订的诊断标准,将浆膜炎作为本病的诊断标准之一,说明胸膜病变是比较常见的表现。SLE所致胸腔积液多为双侧性,也可为单侧或两侧交替发生。SLE同时合并结核性胸膜炎较为少见,如较长时间延误诊治,易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有赖于胸腔积液细菌学检查和胸膜活检,而胸腔积液结核杆菌的阳性率较低,故胸膜活检是阳性诊断率较高的手段之一。胸膜结核病变可表现为胸膜炎,或是一种非特异性变化的浆液性或浆液纤维性胸膜炎,组织学上只见胸膜内有较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诊断必须结合临床变化及抗结核治疗实验才能最后确诊,或是肉芽肿性的炎症,尤其是结核性肉芽肿的形成即可确诊。(可见类上皮细胞及郎罕巨细胞形成的结节,并有干酪样坏死,做结核菌的抗酸染色未查到抗酸杆菌)。SLE胸膜活检可见弥漫点状分布的核染色或不规则核外染色,系免疫复合物和补体(抗IgG、IgM抗体及C 3 补体)在胸膜上沉积。故在SLE治疗过程中,如有胸水持续增加或出现乏力、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特别在临床症状不够典型,胸腔积液细胞检查及细菌学检查不能确诊者,宜及早进行胸膜活检以尽早明确诊断。
上一个医学论文: 微创胸腔持续引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2例临床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胸导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