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高,医学保健知识关心人数比例上升,不关心人数比例下降,受健康教育影响人数比例增大,利用报纸医学书刊人数比例增加。比较采取健康相关行为人数比例和增强卫生保健知识人数比例,在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均有显著性差异。在不同文化层次高血压和糖尿病高危人群中,1个月内测血压、糖尿病随访人数比例均随文化程度增高而升高,但未曾接受咨询门诊定期随访人数比例也增高。3 讨论
随着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脑卒中和冠心病已成为当今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近二、三十年来,美国、芬兰和中国等国都先后开展了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干预研究。纵观这些研究,对研究目标的评价主要是近期效果评价和远期结局评价,诸如KAB评价、危险因素分析和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评价,而对干预过程评价报道很少〔1~4〕。但事实上,过程评价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它能为效果评价和结局评价奠定基础〔5〕。为了及时反馈社区人群对干预的依从性
和指导今后的干预工作,我们进行了本次抽样调查。 本次调查表明,北京、上海和长沙三地区在医学保健知识需求程度、对不同疾病的防治需求以及获取医学保健知识途径上虽存在某些差异,但总体上来说却较为一致。对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和高血压等疾病防治的需求均列前3位。从获取医学保健知识途径来看,广播电视、报纸医学书刊和宣传单是列前3位的主要途径。有意义的是分析三地对不同疾病的防治需求,与三城市社区人群1991~1995年五年死因顺位具有一致性〔6〕。
近两年来健康教育对社区人群影响分析表明,三城市社区及不同文化层次人群均表现出一个共同点,即知行不一致性。而在6种健康相关行为改变方面,合理膳食在三城市社区列1或2位,而已戒烟或吸烟减少、喝酒减少均列后2位,这一结果反映了中国的饮食和烟酒文化的特点。已戒烟或吸烟减少、定期测量血压行为改变人数比例在吸烟、高血压高危人群中好于一般人群,且有显著性差异,表明角色心理因素或/和重点干预对健康教育依从性的影响。
对宣传单和黑板报传播效果分析表明,宣传单是一种较好的大众传播方式。与宣传单比较,黑板报传播效果要差。干扰因素,诸如时事宣传、计划生育宣传及街道通知等等,可能是造成传播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建议在今后的黑板报宣传过程中,开辟健康教育专栏以提高黑板报的健康教育传播效果。考虑黑板报具有许多大众传媒的共同特征,因此我们认为黑板报仍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大众传媒方式。
对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认为对自己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最有帮助的当属在社区内设立高血压、糖尿病咨询门诊,其次是宣传单。应该看到三地均存在对咨询门诊依从性差的患者,在较高文化层次患者也不容乐观。若想更好地解决对咨询门诊依从性差的问题,这就要求保健科医生提供必要的上门服务。
参考文献:
〔1〕Puska P,Tuomilehto J,Nissinen A,et al.Ten years of the North Karelia project〔J〕.Acta Med.Scand,1985(Suppl),701∶66.
〔2〕John WF,Stephen PF,Nathan M,et al.The standford of five-city project:design and methods〔J〕.Am J Epidemiol,1985,122∶323.
〔3〕Jacobs DR,Luepker RV,Mittelmark MB,et al.Community-wide prevention strategies.Evaluation design of the Minnesota Heart Health Program〔J〕.J Chronic Dis,1986,39∶775.
〔4〕李世绰,程学铭,王文志,等.中国七城市脑卒中危险因素干预试验——方法学与基本设想〔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2,(2)∶54.
〔5〕陈向春,常春.健康传播的设计、实施与评价〔A〕.见:北京医科大学主编.健康教育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44~165.
〔6〕刘运海,杨期东,王文志,等.中国城乡四组社区人群五年死因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1998(增刊),32∶33.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