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社区干预效果及人群依从性分析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江滨 王文志 吴升平
上海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洪震 黄茂盛
湖南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杨期东 刘运海
摘 要:目的:了解城市社区人群在心脑血管病防治上的需求和社区人群对干预措施的依从性。方法:从北京、上海和长沙三城市社区年龄在35岁以上的人群中随机抽取了3 188名调查对象,采用面对面的问卷方法调查。结果:在3 188名被调查者中,61.92%的被调查者关心医学保健知识。55%以上的被调查者从宣传单中、36%以上的被调查者从黑板报中获取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知识。90%以上的被调查者受到社区内开展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的影响。比较采取健康相关行为的人数比例和增强了卫生保健知识的人数比例三地均有显著性差异。在770名高血压或糖尿病高危人群中,46.88%认为社区内设立的高血压、糖尿病咨询门诊对自己有帮助。结论:被调查的三城市社区对心脑血管病和高血压防治存在广泛需求和对所开展的干预措施有较好的人群依从性。
关键词:心脑血管病 人群依从性 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
心脑血管病是当前严重危害我国中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疾病。围绕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开展社区人群综合防治是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关键。为此,我们在北京、上海和长沙开展了社区人群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性干预试验。自1996年以来,在这三个城市选定社区人群中开展了大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形式多样,并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进行了重点干预管理。而社区人群依从性如何,可直接影响干预效果。为了解人群依从性并及时反馈社区人群在心脑血管病防治上的需求,以便更好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我们于1998年8~9月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
1 资料和方法
1.1 干预内容
建立和定期培训以医院保健科医生、街道居委会主任和街道积极分子为主的防治队伍。从社区人群中检出高血压和糖尿病高危人群,并定期随访血压、血糖和提供防治指导。以宣传单、黑板报等传媒手段向全人群宣传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防治知识,倡导限盐、合理膳食、运动、控制体重、少饮酒和不吸烟的健康生活方式。
1.2 方法
1.2.1 抽样调查方法 从北京、上海和长沙三城市干预社区年龄在35岁以上常住有户口居民,各地随机抽样1 000人以上作为调查对象。抽样具体要求覆盖北京、上海和长沙干预社区所有居委会(或里委),每个居委会按门牌号随机抽查20~30户。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三城市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详见表1。
表1 三城市干预社区抽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北京 上海 长沙人数%人数%人数%调查人数1065 1065 1058 男49846.76 51147.98 53050.09女56753.24 55452.02 52849.91平均年龄(岁)53.98±13.90 55.38±13.29 51.39±10.55职 业 工人36434.18 22521.13 51348.49科技人员171.60 13312.49 211.98干部12211.46 14813.90 21320.13家务656.10 292.72 504.73退休42740.09 41238.69 25223.82其它706.57 11811.08 90.85文化程度 大学948.83 19518.31 11010.40高中30228.36 31329.39 28326.75初中32030.05 39437.00 40938.66小学21620.28 13712.86 2[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