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神经麻痹71例临床分析 |
|
面神经麻痹71例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对71例面神经麻痹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对临床资料完整的1988~2004年收治的71例面神经麻痹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枢性面瘫2例,周围性面瘫69例。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结论:根据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才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中枢性 周围性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 and treatment on patients with paralysis of facial nerve .Methods:71 case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2 cases were cental paralysis of facial nerve,69 cases were peripheral of facial nerve; the therapy comprised conservative and surgical methods.Conclusion:If the different methods were adopted on the basis of the different pathogenise,the finer effect would been achieved.Key Words paralysis of facial nerve cental peripheral面神经麻痹表现为面部表情丧失,除造成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口语不便等功能障碍外,更易造成容貌缺陷,这将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甚至会使患者失去社会生活的能力。面神经麻痹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何选择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是值得研究的课题。现将我院1988~2004年收治的71例面神经麻痹病人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1例中,男50例,女21例,男女之比为2.4:1。年龄最小2.5岁,最大74岁。45岁以下患者,占85%。1.2 面瘫类型 中枢性面瘫2例,周围性面瘫69例。右侧病变42例,左侧病变29例,无一例双侧病变。1.3 病因 2例中枢性面瘫均为脑干病变所致。69例周围性面瘫中Bell’s面瘫40例,中耳乳突病变引起面瘫11例(其中胆脂瘤9例,结核性中耳炎2例),Hunt’s面瘫5例,头外伤致面瘫5例,恶性肿瘤致面瘫3例(其中右耳、咽部横纹肌肉瘤1例,鼻咽癌1例,中耳癌1例),中耳乳突手术致面瘫3例,听神经瘤致面瘫2例(均为术前出现面瘫)。2 治疗方法及效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按Protmant临床评分方法:皱眉、闭目、动翼、微笑、吹哨、鼓腮等6项主动运动评分。A 治愈:6项自主运动基本恢复(18分以上);B 好转:各项运动部分恢复(<18分);C 无效:各项运动无明显改变。2.2 2例中枢性面瘫证实为脑干病变所致后转入神经外科治疗;恶性肿瘤致面瘫3例诊断明确后转入肿瘤科治疗;听神经瘤致面瘫2例转上级医院治疗。2.3 Bell’s面瘫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 本组40例Bell’s面瘫,经予以类固醇激素、维生素、能量合剂、神经生长因子、抗病毒等药物,并辅以针灸、理疗、中药辨证等方法治疗,面瘫恢复35例,恢复时间10天至1年不等,5例经上述保守治疗无效者,均因拒绝手术而未能行面神经减压术。2.4 中耳乳突病变伴面瘫除2例结核性中耳炎经抗痨治疗治愈外,余9例均手术治疗。其中单纯乳突根治术5例,1~6个月内1例痊愈,3例好转,1例无效,后者又行面神经减压术,见面神经纤维变性,采用神经移植术无效。行乳突根治+面神经减压术3例,1~6个月内1例痊愈,2例好转。面神经断端吻合术1例,术后好转。2.5 Hunt’s面瘫 用川芎嗪、激素、B族维生素治疗,结果:1个月内痊愈2例;好转2例;无效1例;无效者因拒绝手术而未能行面神经减压术。2.6 头外伤致面瘫 其中1例因损伤脑干而致中枢性面瘫,4例周围性面瘫病例中颞骨横行骨折3例,纵行骨折1例。经保守治疗面瘫恢复2例,好转1例,1例经舌下-面神经断端吻合手术治疗后好转。2.7 中耳乳突手术致面瘫 1例为术后1周出现的迟发性面瘫,考虑为术后面神经水肿所致。2例为术后即出现的不完全性面瘫。均行面神经减压术,术后好转。3 讨论 在71例病例中,周围性面瘫69例,其中Bell’s面瘫40例,占58%。其病因多倾向于病毒感染,尤其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多数学者认为发病机理是由于面神经水肿和面神经骨管的相互作用而限制了面神经肿胀的范围,使水肿的面神经受骨管的反作用压迫发生变性。目前认[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手术中急性外伤性脑肿胀的发生机理及处置 下一个医学论文: 脑震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