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术中急性外伤性脑肿胀的发生机理及处置 |
|
压维持在60~90mmHg 2~4min后再恢复至血压的原有水平,如此反复数次直至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恢复。血压控制时间不能太长,以免产生脑缺血。②手术时应注意头部位置的摆放不当可压迫颈内静脉,以及头位过低,腹压增大等因素,常造成颅内静脉的回流障碍,产生脑缺血和脑血管痉挛,从而导致微循环障碍。③手术中电凝止血时,过早地电凝各种回流静脉,可造成其痉挛和组织周围血管急性扩张,这些都可以成为术中出现急性脑肿胀,甚至脑膨出的直接原因。应该注意的是,术中见出血就止,带来很多盲目性,使一些回流静脉阻滞而加重脑水肿。④注意麻醉因素。近年来,人们已关注到脑手术中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对颅内压的影响,注意到了麻醉与急性脑肿胀的关系,认为麻醉深浅的控制和呼吸的通畅与否会影响颅内压的变化。而术中血压的波动尤为重要。 虽然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并不能很好改善预后,但手术仍是必要的。减压手术仍可以收到一定的疗效。对手术骨瓣的选取应根据血肿部位采取相应大骨瓣减压,所谓大骨瓣,应是骨瓣去除后侧脑室形态能够完全恢复,中线结构能够完全复位,特别是疝出的颞叶钩回有充分的回纳空间,这就要求骨瓣尽可能平中颅凹底,骨瓣形成后能达到充分减压的目的。根据我们的临床实践,我们认为改良扩大额颞入路开颅手术,对防止术中急性脑膨出有积极作用,经改良的扩大额颞入路,可形成10cm×10 cm的大骨窗,可以对侧裂血管进行充分减压,使下引流静脉受压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对减轻额颞叶脑水肿有益;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暴露额颞脑组织,必要时可切除部分额颞脑组织行内减压术。 2.3 对于此类病人的术后处理以下几点应当强调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充分给氧;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每6~8h 1次,同时速尿20~40mg肌肉注射,每6~8h 1次;及早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有效的头部降温;大剂量巴比妥类药适当应用;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我们认为,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引起恶性颅内高压的重要因素,其严重后果是引起脑疝、脑干功能衰竭,是颅脑损伤后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去大骨瓣减压是治疗颅内高压最有效的手段,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及把握手术时机,手术也可取得较好疗效。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出现时间越早,则病情越重,手术效果越差。参考文献 1.许百男,段国升,张纪,等.外伤性脑肿胀的临床研究.中华创伤杂志,1994;10:2562.董吉荣,江基尧,朱诚,等.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防治[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1):4~6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50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及临床意义 下一个医学论文: 面神经麻痹71例临床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