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肽α1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研究胸腺肽α1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作用。方法 经临床诊断为CHB(轻、中度)并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阳性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胸腺肽α1加干扰素组和单用干扰素组,疗程6个月。结果 联合治疗组肝功能复常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病毒复制指标阴转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胸腺肽α1、干扰素为治疗乙型肝炎较为有效的药物,两者合用有相加或协同作用,为治疗CHB较为理想的方案。
【关键词】 胸腺肽α1;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分析
近年来,重组基因工程干扰素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并取得了一定疗效。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我们联合应用胸腺肽α1(Tα1)和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CHB为2004年1月~2005年1月间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男52例,女16例;年龄18~46岁。诊断符合2001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治疗前HBsAg阳性6个月以上,HBeAg、HBV-DNA均阳性,ALT、AST高于正常上限2~8倍,TBIL正常,均为轻~中度慢性肝炎。所有病例均排除肝炎病毒重叠感染、酒精性肝炎及脂肪肝。此前无使用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及免疫抑制剂史。随机将病人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两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联合治疗组:用Tα1(海南双成药业有限公司产品,基泰),1.6mg皮下注射,每周2次,总量为1.6mg×52次,同时联合使用α-1b干扰素(安徽安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安达芬)300万u,im,隔日1次×6个月。对照组单用干扰素,方法及剂量与联合治疗组相同。
1.3 检测方法 (1)肝功能,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LT<40u/L为正常;(2)HBV-M的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3)HBV-DNA,采用PCR法。
1.4 观察指标 全部病例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随访6个月查肝功能、HBV-M、HBV-DNA、动态监测血常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肝功能复常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后ALT复常比较
2.2 两组治疗后乙肝病毒标志物转阴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后乙肝病毒标志物转阴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治疗结束及随访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干扰素是治疗CHB较为有效的药物,近期疗效在30%~50%左右,但复发率高[2]。本组治疗有效率在38.2%~44.1%,与有关报道一致。但乙肝标志物阴转率仍不够理想。因此,为寻求新的有效药物或新疗法,以提高疗效显得较为重要。Tα1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从胸腺素第5组分(TF5)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小分子生物活性多肽。Tα1分子含28个氨基酸,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充当十分重要的角色。Tα1能够增加T细胞在抗原或致有丝分裂原激活后产生干扰素(IFN)、白介素(IL-2)和IL-3等多种淋巴因子的分泌,增加T细胞表面淋巴因子受体的水平;Tα1还能影响自然杀伤细胞(NK)前体细胞的募集,使其在暴露于淋巴因子后变得更有细胞毒性[3]。近年来,Tα1用于治疗CHB,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