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风热型面神经麻痹35例 |
|
> 《内经》云:“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风有内生外袭之别。内生者,因其肝肾阴亏,气血逆乱,相火妄动,风、痰、火、瘀搏结,而为中风之证;外袭者,风自皮毛而入,袭于经络,阻滞气血,筋脉失养,致拘挛弛纵之患。风之袭人,有兼寒、兼湿、兼热之别;人之禀赋,亦有阴阳之偏。风入阳盛之体则从热化,风入阴盛之体则从寒化。风之为病,虚实寒热,随其变化,证见百端,故不可一概而用牵正之类。风热型面神经麻痹是临床上不可忽视的证型,除具有一般面神经麻痹的主证外,心烦、口渴、溺赤、舌红、苔红、脉数等兼证是本型的辨治要点。风邪上犯头面,少阳、阳明经络阻滞不通畅,气血运行滞涩,经筋、肌肉失于濡养,弛纵不收而致僻,针刺可以起到推动经络运行,改善患处气血不和、经络失养、弛缓不收的症状。取手足阳明、太阳经穴,地仓、颊车、下关、阳白、四白、迎香、翳风、太阳等穴位,目的在于疏通阳明太阳经脉,祛风清热,调和气血。经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针刺有即时的良性调整作用,可以提高神经的兴奋性,改善局部营养代谢,加速恢复面部的肌肉、神经功能。所以清热疏风汤专主风热外袭,入于经脉,或郁而化热,阻滞经络气血,而致口眼歪斜之证。方中荆芥、防风发腠理,解表邪,菊花、薄荷,蝉蜕清热凉肝,板蓝根清热解毒,当归、赤芍、川芎养血活血、通经活络,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疏风、通经活络之功。针刺与中药配合应用,可以提高风热型面神经麻痹的治愈率。 作者单位:1 273200山东省泗水县泗水镇医院 2 山东省泗水县星村镇医院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社区脑卒中防治工作的成本效益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早期饮食训练的效果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