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多糖胸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2例临床观察
恶性胸腔积液为恶性肿瘤患者晚期表现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限,治疗困难,预后差。目前多采用胸腔内给药治疗,但因副作用较大,在临床受到限制。我院对于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化疗药物的晚期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胸腔内注入香菇多糖的治疗方法,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00年1月~2004年10月32例住院病人,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除外小细胞肺癌及恶性淋巴瘤,经X线及B超检查证实为大量(2肋间以上)或中量(4肋间以上)胸腔积液,且一般情况差,不适合化疗药物治疗。男13例,女19例,年龄43~79岁,平均64.7岁,其中小于60岁8例,60~69岁14例,70~79岁10例,原发肿瘤为肺癌者28例,肺腺癌23例,肺鳞癌3例,低分化癌1例,未分化癌1例,按TNM分期:Ⅲb期16例,Ⅳ期12例。其余为乳腺癌2例,胃癌1例,食管癌1例。初治29例,复治3例。以上病例中严重肝功能损害3例,肾功能不全4例,白细胞减少3例,脑血管病后遗症2例,冠心病5例,高血压6例,糖尿病4例。
1.2 治疗方法 药物:天地欣1mg/支(南京振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冻干粉针剂)。治疗方法:胸腔积液在X线及B超定位下,做胸腔持续闭式引流,接引流袋。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尽量排尽胸腔积液(留置引流胸腔积液量少于100ml),当检查证实肺已复张,积液基本排尽时,用天地欣4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胸腔内注入,注入后即夹管,变换体位有利于药液与胸膜广泛接触,尽可能使药物在胸腔内分布均匀。24h后放开引流管继续引流,至胸腔积液不再产生,引流量每天少于100ml时拔管,如引流量大于100ml时可再行第二次用药,用药间隔为3~5天,如6次治疗效果不佳即不再使用此药,改用其他方法治疗。
1.3 观察指标 包括注药后注意观察有无发热、胸痛、胸闷、恶心、呕吐、皮疹等副作用及心率、血压、呼吸的变化。如有胸闷、气短等症状,及时拍X线胸片,B超检查观察胸腔积液量的变化。其他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
1.4 疗效评定标准 完全缓解(CR):症状消失,B超和X线检查胸腔积液完全消失,相关症状消失,维持30天以上。部分缓解(PR):症状改善,B超和X线检查胸腔积液减少1/2以上,维持30天以上,不需再抽液。无效(NR):胸腔积液仍持续或迅速产生或胸腔积液量减少较原来不到1/2,治疗后30天内必须再抽液。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
2 结果
2.1 疗效观察情况 本组32例患者中,显效4例(12.5%),有效19例(59.4%),无效9例(28.1%),总有效率为71.9%(23/32),见表1。
表1 本组患者疗效观察情况 (略)
2.2 毒副反应 主要副作用为发热及胸痛,32例中5例出现发热,体温37.5℃~38.2℃,给予消炎痛栓肛塞,3天内降至正常,4例出现胸痛,为持续钝痛,不剧烈,未给予止痛药物,1~2日后自行缓解。另外有2例出现消化道症状,经对症处理可很快缓解,1例用药后出现。
3 讨论
恶性胸腔积液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较常见,常见于肺癌、乳腺癌、胃癌、妇科恶性肿瘤、白血病等,癌性胸腔积液产生的机制与肿瘤所致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原发肿块位于纵隔或继发纵隔淋巴结转移或放疗后纤维化所致淋巴管、血液回流受阻、压力增加以及肿瘤细胞分泌或释放蛋白因子等有关[1]。肿瘤患者一旦出现胸腔积液即表明病情已晚,治疗较为困难,预后较差,其疗效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由于恶性胸腔积液的迅速增长可产生一系列症状,如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甚至导致死亡,反复抽液可导致严重低蛋白血症。因此,当全身静脉化疗或放疗不再有效时,以局部姑息治疗达到提高生存质量为主[2]。目前治疗主要以胸腔内给药为主,药物有:(1)化疗药物,如顺铂、卡铂、博莱霉素等:(2)硬化剂,如四环素、滑石粉等;(3)生物反应调节剂,如白介素-2、α-干扰素、香菇多糖;(4)中医药,如榄香烯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