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臂断肢再植术后观察与护理 |
|
> 正常指甲及指腹皮肤颜色应红润、饱满,皮温在33~35℃或与健侧温差在0.5~2.0℃,色泽较健侧相同或稍红于健侧;轻度肿胀,常于术后3~7 d逐渐消退;毛细血管反应充盈时间为1~2 s。观察方法为:用食指指腹或棉签均衡按压皮瓣,使其颜色变苍白,压迫解除后肤色应在1~2 s转红润,否则为异常。血管危象的观察:指甲及指腹苍白或浅灰色,皮温下降,张力低,毛细血管反应慢或消失,提示发生了动脉痉挛或栓塞;指甲或指腹发绀,指腹肿胀,毛细血管反应可存在,皮温下降,表示静脉痉挛或栓塞。该患者双上肢肤色红,皮温正常,毛细血管反应正常,桡动脉搏动能触及。
对局部肢体肿胀进行观察,一般患肢为微肿(-);皮肤肿胀但皮纹存在为(+);皮肤肿胀明显皮纹消失为();极度肿胀皮肤上出现水疱为()。抬高双上肢使高于心脏水平,以利静脉、淋巴回流。同时予甘露醇250 mLQ12 h静滴。氧气3L/min吸入,2 h/d,有条件时高压氧治疗,缓解肢体缺氧和创伤反应。
3.4 病人体位 绝对卧床休息2周,双上肢抬高,石膏固定绝对制动。避免肢体受压,保持平卧位。
3.5 肢体保暖 保持室温25℃,双上肢用60W烤灯照射再植肢体,灯距伤口30~50 cm以使局部血管扩张,防止因寒冷刺激致血管痉挛。术后第6天撤去烤灯。
3.6 病室环境 良好的病室环境是再植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适宜室温应保持在24~26℃,湿度60%~70%。主动和被动禁烟,达到环境戒烟,实验证明,烟草中的尼古丁可引起微血管痉挛。同时严格室内消毒隔离制度,单独病房。入室戴口罩帽子,医生检查伤口前洗手,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病员服、床单,地面衣柜消毒液擦拭,毛巾、拖把专用。除生活用品外,其他用物不带入室。严格限制探视,防止交叉感染。
3.7 疼痛护理 因疼痛可使机体释放5羟色胺,其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血管闭塞或血栓形成[2]。对于术后疼痛应给予预防性给药,而不是待疼痛难以忍受时再给药。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况可降低对疼痛的耐受性,因此,术后应给予镇静剂、止痛剂。术后所有的治疗和护理操作轻柔、熟练,如注射、给药、铺床等。
3.8 术后“三抗”治疗 患者伤口污染严重,为防止术后感染和血管危象的发生,应及时准确地按医嘱给予抗感染、抗凝、抗痉挛药物。
3.9 指导安全防护 再植肢体为失神经组织,感觉未恢复,温度调节功能缺失。告知病人尽量避免导致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注意保持与锐利、硬物间的距离,谨防刺伤、碰伤,在洗漱时护士先用健手试水温(45℃左右),以免烫伤。寒冷时手指注意保暖防冻伤。
4 功能锻炼
正确指导功能锻炼,早期活动的手功能优于晚期活动或不活动。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锻炼的重要性,再植后神经功能尚未恢复,手指、腕关节不能活动,为了预防术后肌腱黏连、关节僵硬、关节挛缩,术后1周腕关节被动活动,2周进行手指被动屈伸活动训练,每日3~4次,每次5~10 min。患者出院时右手可主动轻度屈伸。
5 护理体会
断肢(指)再植病人需要精细的外科技术进行修复,手术后护理对再植肢体的成活及后期功能恢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病人通过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和指导功能锻炼顺利度过休克关、感染关、筋膜室综合征关及各个时期心理变化,再植肢体成活,情绪稳定。
【参考文献】 [1]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尺骨延长内固定术治疗儿童陈旧孟氏骨折38 例 下一个医学论文: 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