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持钢板固定植骨结合CPM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
|
0°以上,活动度根据患者耐受性决定[2]。对于合并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半月板损伤及大块软骨脱落者予石膏托固定,4~6 周后开始CPM功能锻炼,3 个月后下地逐渐负重行走。
2 结 果
本组34 例术后1周内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解剖复位27 例,功能复位7 例。固定钢板及螺钉位置满意。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根据Rasmussen评分标准进行评价,本组优15 例,良14 例,可5 例,优良率达85.3%。无切口皮肤坏死、感染,无关节不稳,无内固定松动、断裂。
3 讨 论
3.1 手术指征 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有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已成为今日的主流。其目的是为了力求达到胫骨平台的解剖复位,使用可靠的内固定,以便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尽可能恢复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Ⅰ型骨折骨折块向外移位超过5 mm,Ⅱ型骨折凹入超过2 mm,Ⅲ型骨折、伴有移位的Ⅳ型骨折及不稳定的Ⅴ型骨折伴有韧带、半月板损伤,均作为胫骨平台手术治疗的指征[3]。本组34 例均采用切开复位,解剖型支持钢板作坚强的内固定,为早期行CPM功能锻炼创造条件,从而最大限度的恢复膝关节的功能,取得了满意疗效。
3.2 解剖钢板的优点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尽可能的使骨折块解剖复位,还原平台高度,修复受损的附属结构,恢复膝关节的力线。而解剖型支持钢板具有良好的塑形,选择合适的解剖型支持钢板,能使钢板充分贴近骨面,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并对骨折块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防止骨折块移位及成角。松质骨螺钉能靠近关节面呈“木筏形固定”[4],对关节面提供良好的支撑,能有效防止后期复位关节面的再塌陷。而坚强的内固定又为早期功能锻炼提供了条件,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
3.3 早期CPM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胫骨平台术后“早活动,晚负重”的理念目前已达成共识。术后早期进行CPM膝关节功能锻炼,能增加膝关节软骨营养和代谢活动,有利于关节面骨折磨合,并使间质细胞分化成关节软骨,促进软骨再生,消除黏连,防止关节挛缩及肌肉的废用性萎缩[5],早日恢复肌力。
3.4 注意事项 a)术前充分准备,利用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为手术成功奠定基础。b)术中注意手术操作精细、轻柔,尽量保护骨折的血供,减少软组织并发症的发生。c)选择合适的解剖型支持钢板,才能使固定材料贴合骨面,可靠固定,便于早期功能锻炼。d)术中采用“C臂机”透视也是必不可少的,以保障关节面的平整,平台高度,关节间隙及膝关节力线的恢复。e)自体髂骨的植骨可以避免排异反应的发生,减少手术并发症,术中需注意足量填充,防止术后功能锻炼及后期负重时高度的丢失。f)CPM锻炼必须注意循序渐进,活动度必须根据患者耐受性决定,不能急于求成,造成骨折块移位甚至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医务人员也应耐心做好床旁指导,加强术后康复的宣教工作,规范CPM功能锻炼的动作,避免患者采取提高臀部等不规范姿势,抵消功能锻炼的效果。g)避免过早负重,防止关节面塌陷、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负重应根据情况逐步加重份量,本组34 例患者均于12周后扶双拐下地,但禁止负重,18周后开始逐渐负重,经随访该方案安全可靠,无一例发生关节面下陷及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取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张道俭,朱天岳,柴卫兵,等.解剖型胫骨髁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20):1542.
[2]吴维军,陆兵.解剖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1 例疗效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6,13(7):1191.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下一个医学论文: 手术治疗髋臼骨折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