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力螺钉固定技术在骨盆后环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
|
the sacrum and the fractureddislocation of the sacroiliac joint.
Key words:pelvis;sacroiliac joint;sacrum fracture; lag screw;joint instability
由于高能量暴力损伤的增多,使骨盆后环损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1],自1998年8月至2005年12月,我们对47 例骨盆骶髂结构复合损伤的患者分别采用骶髂拉力螺钉、髂髂拉力螺钉、骶髂加髂髂拉力螺钉固定方法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
本组47 例患者,男31 例,女16 例;年龄18~53 岁,平均32 岁。致伤原因:撞击伤28 例,坠落伤14 例,挤压伤5 例。伤后就诊时间1 h~11 d。47 例中有28 例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复合伤,其中合并闭合性腹部损伤2 例,胸外伤1 例,肾脏挫裂伤4 例,男性下尿道损伤2 例,直肠、肛门损伤1 例,女性外阴、生殖道损伤1 例,胸腰椎骨折7 例,横突骨折5 例,不全性骶神经损伤4 例,四肢骨折10 例,骨盆前环损伤及髋臼骨折9 例。合并失血性休克16 例。
1.1 分型 本组47 例,按照AO骨盆环损伤分类方法分型[2]:B型损伤20 例,其中B2型9 例,B3型11 例;C型损伤27 例,其中C1型8 例,C2型12 例,C3型7 例;按照骶骨骨折Denis分型[3]:其中1型12 例,双侧1型8 例,2型7 例,双侧2型5 例,3型4 例。
1.2 影像学检查方法 本组47 例常规行骨盆前后位X线片检查,39 例获得明确诊断,确诊率为82.9%。漏诊的8 例中将C型损伤诊断为B型的5 例,两侧损伤诊断为单侧损伤的3 例,行骨盆CT扫描及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47 例最终确诊有60侧骨盆骶髂结构复合损伤(其中双侧损伤13 例),确诊率为100%。
1.3 手术方法
1.3.1 麻醉与体位 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者全麻,患者取俯卧位。
1.3.2 术前CT定位 本组47 例术前均通过CT定位,计算好进针的位置、角度、方向和深度,并在体表定位画线。术中在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对骨盆侧位导针进入的方向和深度进行定位,运用骶髂拉力螺钉时钉尖应在骶骨体上,运用髂髂拉力螺钉时钉尖应在骶骨椎板的后侧,对侧的髂骨翼上,进导针到事先测好的深度。
1.3.3 术式选择 根据患者骨盆后环损伤的类型和程度,对骨盆骨折块纵向移位不明显且通过牵引可复位者,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刺导针引导下骶髂拉力螺钉内固定16 例,髂髂拉力螺钉固定9 例,骶髂加髂髂拉力螺钉固定5 例;对骨盆骶髂结构复合损伤严重,或骨折脱位纵向移位较大且经牵引仍难以复位者,采用切开复位骶髂拉力螺钉内固定7 例,髂髂拉力螺钉固定6 例,两者联合固定4 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病因学研究进展 下一个医学论文: 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手术方法疗效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