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 |
|
股骨转子间骨折又名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人数的增加,老年人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概率呈上升趋势。早期的内固定手术治疗可减少长期卧床所致的各种并发症,降低病残率及病死率。目前对骨折分型属稳定性的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Ender钉及动力型加压髋螺钉进行治疗,取得共识。但对于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方法存在分歧。自1999年1月至2000年1月,笔者分别采用DCS、PFN、股骨重建钉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59 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59 例,男34 例,女25 例;年龄61~86 岁,平均68 岁。左侧25 例,右侧34 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 例,跌伤46 例,其他伤3 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合并颅脑损伤9 例,肋骨骨折并血胸3 例,腰椎骨折4 例,尺桡骨骨折1 例。根据改良Evans分类法,Ⅲa型29 例,Ⅲb型14 例,Ⅳ型11 例,逆转子间骨折5 例。受伤到手术时间为1~14 d,平均5 d。入院检查合并有老年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及呼吸疾病共32 例,占54%,其中合并有2种慢性疾病11 例。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患肢常规行胫骨结节骨牵引。对合并有颅脑损伤、血气胸等疾病者,优先处理。合并有内科疾病者积极进行围手术期治疗。术前拍标准正侧位X线片,手术在X线监测下进行。根据骨折类型选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DCS固定23 例(Ⅲa型12 例、Ⅲb型9 例、Ⅳ型2 例),PFN固定17 例(Ⅲa型8 例,Ⅲb型4 例,Ⅳ型2 例,逆转子骨折3 例),股骨重建钉10 例(Ⅲb型4 例,Ⅳ型3 例,逆转子间骨折3 例),人工股骨头置换9 例(Ⅲb型4 例,Ⅳ型5 例)。
术后合并有骨质疏松者常规给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给予肝素治疗3 d。视引流情况2~3 d后拔除引流管。术后丁字鞋辅助矫正。术后次日即行股四头肌等长锻炼。1周后髋关节活动锻炼。视骨折类型及固定情况2~6周不负重功能锻炼。弃拐需拍片复查方可,并给予康复指导。
2 结 果
本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0.5~3年,平均14个月。2 例半年内死于其他疾病。本组伤口感染5 例,下肢深静脉血栓8 例。DCS固定组出现轻度髋内翻2 例,断钉1 例。PFN内固定组螺钉松动1 例,给予内固定取除。所有病例无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无近期并发症,效果满意。按照黄公怡[1]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良率为86%(见表1)。
3 讨 论
表1 股骨转子间骨折4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老年人常由于视力、听力下降、运动量减少及综合反应能力降低,外伤概率明显增加,易造成髋部骨折。所受暴力小、创伤重,容易造成严重的粉碎骨折。同时老年人骨质疏松,且合并有多种疾病,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特别是对内固定失败需二次手术的患者,由于各种合并症、并发症的存在而失去手术机会。传统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因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病残率及病死率高,而被手术治疗所取代。有研究报告老年患者髋部骨折经非手术治疗后1年,死亡率为26%,对存活者随访1~2年后发现有疼痛者为27%,功能受限者达60%。因此,目前对可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高能量损伤Pilon骨折的手术疗效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DHS加空心钉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