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端蒂皮瓣修复肢体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 |
|
4.2 手术前及术后注意事项
4.2.1 合理设计 皮瓣的点、线、面,必须符合其解剖特点,皮瓣蒂部的长度应较测量长度适当增加,以利于蒂部旋转,皮瓣面积应比所需面积放大5%~10%,以减少术后皮瓣肿胀张力。
4.2.2 皮瓣蒂部处理 a)对于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我们在游离皮瓣血管蒂部时,特别是旋转点处,常规在6倍手术显微镜下将多余的筋膜组织全部切除,仅保留蒂部供血动脉及伴行静脉,以防止皮瓣移位后过多的筋膜组织水肿而压迫血管蒂部。b)对于筋膜皮瓣或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皮瓣蒂部必须保留一定宽度的筋膜组织,并且常规在血管蒂部携带宽度1~2 cm皮蒂,防止术后皮瓣蒂部受压。
4.2.3 鉴别浅静脉干的作用 术前、术中判断浅静脉干是否存在不良作用,采取积极措施促进静脉回流,对提高远端蒂皮瓣的成功率有重要意义。a)术前在供区近侧扎一静脉止血带,观察浅静脉干的充盈情况。b)术中皮瓣掀起后放松止血带,观察浅静干是否充盈怒张。c)如术前浅静脉干充盈且皮皮瓣切取较大,皮瓣转移后,在受区找到一条向心性回流静脉,将两者吻合。d)术中如浅静脉干怒张,可在蒂部远侧1~2 cm将其分出结扎。e)如浅静脉无怒张,即不必再对其结扎[4]。
4.2.4 改善远端蒂皮瓣静脉回流的方法 远端蒂皮瓣术后导致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为静脉回流障碍,可采取下列方法得以减轻。a)在皮瓣的近端留取1~2支细小的浅静脉予以敞开,使淤滞的静脉血从此流出。b)因该类皮瓣的蒂部较宽,转移皮瓣时应切开明道转移,必要时蒂部植皮覆盖,c)皮瓣缝合避免张力,针距大些,必要时敞开几针,有利于组织液溢出[5]。
远端蒂皮瓣往往位于人体的外露部位,术后供区的遗留瘢痕对外观的影响是应用该类型皮瓣无法回避的缺点。
【参考文献】 [1]候春林.带血管蒂组织瓣移位的历史、现状与展望[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6,29(4):243244.〖1〗[2]任志勇.肢体组织缺损显微修复与重建手术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98388.〖1〗[3]李锦荣,李浪,赵双奇,等.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5,28(1):6162.〖1〗[4]候春林,顾玉东.皮瓣外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18129.〖1〗[5]王华柱,赵建勇,刘志波,等.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失败原因分析及技术改进[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5,28(1):7071.
上一页 [1] [2] [3] [4] [5] 上一个医学论文: 外侧小切口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下一个医学论文: 锁定接骨板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