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AQP1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实验分组  a)实验组:选取近4年骨巨细胞瘤标本42 例。对照组:选取近4年骨软骨瘤标本11 例和骨纤维结构不良标本13 例。所有标本由两位有经验的病理医师重新阅片复核病理诊断。b)免疫组化染色:所有标本行AQPl免疫组化染色。整个操作按照产品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所有标本以PBS替代一抗作为阴性对照,以已知AQPl强烈表达的肾脏穿刺组织做阳性对照。c)结果判定:为反映标本高倍视野下AQP1染色总程度,利用ImagePro Plus6.0行自动图像分析。选择平均光密度(MD)为指标,另外在骨巨细胞瘤组和对照组比较时,以MD>0.007 5为表达阳性,MD≤0.007 5为表达阴性。d)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均以P<0.05为差异显著性检验水平。

    2  结    果

    2.1  AQP1阳性细胞的分布  本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AQP1表达于所有标本的肿瘤微血管和小血管内皮上,未见表达于动脉及静血管内皮上。b)AQP1表达于人多数骨巨细胞瘤的肿瘤细胞。AQP1在对照组中无表达或表达很微弱(见图1)。

    2.2  AQP1在骨巨细胞瘤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  自动图像分析系统所得MD在骨巨细胞瘤组的阳性率80.95%,而在对照组中为25%,差别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AQP1在骨巨细胞瘤中高表达(见表1)。

    2.3  AQP1在骨巨细胞瘤各级中的表达差别  由表2可看图1  骨巨细胞瘤和对照组AQP1表达比较(免疫组化,×400)表1  MD在骨巨细胞瘤组和对照组中的比较表2  MD在骨巨细胞瘤各级间的比较(ANOVA GamesHowell法)

    3  讨    论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介于良恶性之间的常见骨肿瘤。瘤组织以单核基质细胞及多核巨细胞为主要结构。骨巨细胞瘤Jaffe分级可分为Ⅰ~Ⅲ级,但是发现此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良恶性并不完全与病理分级一致,其原因尚不清楚。

    国内外研究表明AQP1广泛表达于恶性肿瘤中。如AQP1在星型细胞的表达量与恶性程度有直接关系;AQP1在结肠直肠癌进展中有促进作用;AQP1是低级肾透明细胞可靠的标记[1]。众所周知细胞恶性度越高,生长越快,越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及营养物质,以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要。AQP1在微血管内皮和癌细胞的高表达为其生长提供了一个快速通道,使其以最小的能量消耗,摄取足够的水分,大量增殖。本文为研究AQPl在标本组织中总表达,以便更全面了解AQP1的作用,采用了先进的自动图像分析法[2],证实AQP1在骨巨细胞瘤中高表达,提示AQP1表达与骨巨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本研究通过比较AQP1在骨巨细胞瘤各级间的表达差别,发现AQP1在骨巨细胞瘤Ⅰ级和Ⅲ级间差别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09),但是AQP1在骨巨细胞瘤其他各级间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提示AQP1可能有区分骨巨细胞瘤Ⅰ级和骨巨细胞瘤Ⅲ级的作用。

    关于AQP1与肿瘤的关系,目前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AQP1在肿瘤血管中的作用。大量研究发现AQP1在多种人类肿瘤的肿瘤血管的内皮细胞高表达,表明AQP1在肿瘤血管内皮的表达是一普遍现象,提示AQP1可能参与肿瘤血管生成[3]。Saadoun等[4]2005年4月发表于Natur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通过一系列实验提出确切证据发现:AQP1敲除小鼠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功能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非小细胞肺癌中p16基因的突变研究
    肺癌CDKN2/p16基因纯合缺失的研究
    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患者P16 MTS1抑癌基因
    sgp130 cDNA在痘苗病毒载体系统中的表
    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p21CIP1蛋
    AQP1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论p16基因与银屑病发病的相关性
    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低压膀胱灌洗行TUR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变患者血清可溶性gp
    p27Kip1与肿瘤
    人肝癌中P16蛋白的表达缺失与意义
    gp130分子在树突状细胞上表达及其意义
    p21Cip1基因对V79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