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内翻因素分析 |
|
缩,导致髋内翻畸形或内固定失败,因此DHS比较适合治疗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对于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和粗隆下骨折有较高的失败率[8],而且当外侧大粗隆下方的进钉点有骨折时固定就更不可靠。而髓内固定的钉棒系统,它的主钉位于髓腔内,力臂短使内侧皮质所承受的应力减小,并且它的材料强度要比钢板大,因此比较适用于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
Evans Ⅰ、Ⅱ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属稳定性骨折,股骨粗隆无碎裂移位,股骨矩支撑能力较强,无论髓外还是髓内固定系统都能有效固定,保障早期功能锻炼,少有并发症发生。
Evans 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因股骨大小粗隆及股骨矩骨折移位,属不稳定性骨折,股骨矩遭受破坏,失去抗压支持功能,压应力难以通过股骨矩传导,内置物上应力增大,而老年患者骨质较为疏松,螺钉切割疏松的股骨头颈甚至穿出股骨头,引起髋内翻畸形的发生。本组出现7 例加压螺钉切割股骨头颈而导致程度不同的髋内翻畸形。
Evans Ⅲ、Ⅳ型合并股骨大粗隆破坏严重的患者,尤其对于骨折累及大粗隆、严重粉碎性粗隆下骨折,骨折线位于DHS进钉处更应慎重,很难达到有效固定。而髓内固定的钉棒系统近段也缺乏固定的基础,骨质疏松对内固定把持力较弱,极易出现退钉及骨折旋转移位导致内固定失败。本组出现骨折再移位5 例,螺钉退出4 例,其中1 例再次手术。
累及小粗隆的Evans Ⅳ型骨折,由于有些老年人髋部肌肉及脂肪丰富,入针点选择比较困难,特别是髓内钉插入时往往需要患肢内收,易造成股骨内侧支撑的进一步破坏(移位程度的加大或嵌压程度的加深)。而髓内固定系统的设计方式又阻碍了使用拉力螺钉对较大的小粗隆区域的骨块进行固定,术后的局部骨吸收,为内固定衰竭、髋内翻形成埋下隐患,导致医源性髋内翻的形成。本组Gamma钉固定6 例,2 例出现轻度内翻畸形。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应根据患者年龄、骨质量、骨折类型掌握好适应证。由于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特殊性,骨质疏松且骨折不稳定,骨块碎裂复位困难,无论髓外固定的钉板系统(DHS、DCS)还是髓内固定的钉棒系统(Gamma钉、重建钉、PFN)都不能达到坚强固定。极易导致螺钉切割股骨头颈、骨折再移位和螺钉退出,产生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不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探求坚强稳定的内固定系统,防止应力集中,降低髋关节内翻畸形发生率,预防各种并发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院内护理、家庭和社会负担,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极大的临床实用价值和广泛的社会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徐纪庆,张霆,侯宝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杂志,2000,8(6):3940.〖1〗[2]沼海,罗先正.1043髋部骨折的病因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1996,16(12):763765.〖1〗[3]Evans EM.The treatment of 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the femur[J].J Bone Joint Surg(Br),1949,31(2):190203.〖1〗[4]Harris WH.Traumatic arthritis of the hip after dislocation and acetabular fractures:treatment by mold arthroplasty[J].J Bone Joint Surg(Am),1969,51(4):737755.〖1〗[5]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677678.〖1〗[6]Madsen JE,Naess L,Aune AK,et al.Dynamic hip screw with trochanteric stabilizing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单纯内踝撕脱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22 例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Charcot关节炎伴骨不连1 例报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