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颈前路减压Slim Loc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
|
The plate system can afford a safe and effective anterior cervical stability for the fusion of bone graft.SlimLoc anterior plate is easy to use.
Key words:cervical spondylotic;decompression;internal fixation
颈椎前路钢板国内自1996年开始报道应用于颈椎损伤以来[1],目前逐渐用于颈椎退变性疾患及颈椎椎体肿瘤等。由于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可为植骨提供有效固定,植骨融合率明显提高。脊髓型颈椎病(cervi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骨科常见病,颈椎前路带锁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地用于该疾病的治疗,我院自2004年9月至2007年2月在颈椎前路手术中应用SlimLoc颈前路钛板系统8 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 例,男性5 例,女性3 例;年龄41~71 岁,平均58 岁。患者均呈慢性发病,且进行性加重。病程1.5~7年,平均4年。病变累及1~3个节段。所有病例均经X线片、CT和MRI检查。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脊髓受损征象,以锥体束征为主,伴下肢乏力僵硬、行走不稳及胸腹束带感等脊髓受压症状。
1.2 内固定材料 采用美国强生公司提供的颈前路SlimLoc钛板系统。该钢板是一种半刚性内固定系统,自身具有一前凸的弧度,适合大部分的解剖要求。长度为22~47 mm,宽8 mm,厚2 mm,螺钉有固定螺钉和锁定螺钉。SlimLoc钛板系统备有自攻螺钉,不需要攻丝。自攻螺钉整个螺钉均标色,容易识别。
1.3 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肩下、颈后、头下垫枕及头圈,头略后伸位(切勿过伸)。常规消毒、铺巾,取颈前右侧横切口或胸锁乳突肌内缘斜切口,沿血管鞘和内脏鞘之间进入达椎体前,双侧颈长肌内缘置1.5 cm的定位针,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显露病变椎体,椎间盘及上下各一个节段的椎体。单间盘突出采用环锯法切除间盘,相邻两间盘突出行椎体次全切除后,切除上、下间盘并对上、下椎体后缘潜式减压,直到椎体后纵韧带,若后纵韧带增生或骨化则予以切除。常规取左侧髂骨,修剪成合适大小髂骨块,在台下助手牵引头部的同时,植入减压后的骨缺损处。放置合适长度的SlimLoc钢板,上端用2枚15 mm配套螺丝钉固定于髂骨块的上方椎体,下端用两枚15 mm配套螺丝钉固定于髂骨块的下方椎体,C型臂X线透视钢板螺钉位置确切,并选钢板中间合适的螺钉孔用1枚13 mm的螺钉将髂骨块与钢板固定。螺钉在钢板内的方向必须正确:典型的螺钉置入角度横向均内偏5°~10°,纵向为上方的螺钉头向头端及下方的螺钉头向尾端置入分别为7.5°。术中行减压暴露硬膜囊时常规地塞米松20 mg静脉滴注以减轻脊髓水肿。
手术时间90~120 min,出血量150~450 mL,平均300 mL左右。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4~5 d拆线。术后3 d在颈托保护下离床活动,颈托保护3个月。术后6周及3个月复查X线片,了解植骨融合及内固定的稳定情况,需观察脊髓减压是否彻底或脊髓病变恢复情况者则行MRI检查。
2 结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下一个医学论文: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