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p;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 例,男8 例,女11 例;年龄5~16 岁,平均10.2 岁。共21个半椎体,T5、6、8及L4、5各1个,T9、11、12及L1、2各2个,T10、L3各3个,其中2 例各有2个半椎体,1 例为T8、9半椎体,1 例为L3、5半椎体。术前Cobb′s角30°~95°,平均52°,术前常规行椎管造影、CT三维重建检查,发现脊髓纵裂畸形3 例,脊髓栓系1 例。

    1.2  术前准备  a)完善手术前各项检查:血常规、凝血系列、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心电图等检查。b)术前常规拍全脊柱站立正侧位及仰卧位左右Bending位X线片,准确测量Cobb′s角,判断需要矫正的主弯,评价脊柱代偿弯的柔韧性,确定融合及内固定节段,预测矫正度数。c)术前行椎管造影、CT三维重建等检查,确定半椎体位置及与相邻椎体的关系,了解椎管内有无畸形及脊髓纵裂。d)肺功能检查,评估对手术、麻醉的耐受性,指导围手术期处理。

    1.3  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根据手术方式选择体位。a)前路半椎体切除、矫形固定:患者侧卧位,凸侧在上。根据半椎体的位置可采用开胸、经第10肋的胸腹联合入路、经第11肋的胸膜外腹膜后联合入路或腹膜后入路。显露脊柱,结扎节段血管,充分显露半椎体及其上下椎间盘。用骨刀及刮匙将半椎体、上下椎间盘和相邻椎体的软骨终板切除,后方切至硬膜,并将切除后的残留间隙修整为“V”形,若畸形僵硬,则同时行多节段松解。凸侧椎体侧面椎体螺钉植入,连接杆塑形后进行旋转三维矫正,做纵向加压、合拢并锁紧螺栓固定。用明胶海绵保护硬膜,将咬除的松质骨剪为碎骨块稀疏地植于“V”形间隙,用胸膜或腰大肌覆盖后关闭切口。b)前路切除半椎体、后路矫形固定:患儿侧卧位,先从前路显露胸椎或腰椎,切除半椎体前侧的椎体和椎间盘,方法同前。关闭前路切口后,改俯卧位,以半椎体为中心,后正中切口,显露棘突、椎板、小关节和横突,切除半椎体的横突、棘突、椎板和残留的部分椎弓根。适当咬除上下椎体的椎板,以免加压时椎板压迫硬膜和脊髓。将适宜长度的棒预弯后与凸侧钉钩相连并加压,直到椎板间隙基本闭合。加压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硬膜有无明显褶皱,产生褶皱时应停止加压,并进一步咬除椎板,以防脊髓损伤,行唤醒试验或在加压过程中行脊髓监测,确定脊髓功能无影响后锁定装置,再于凹侧放棒锁定,行椎板、关节突关节及横突间植骨后关闭切口。c)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矫形固定:患者俯卧位,以半椎体为中心,后正中切口,长短根据固定节段而定。暴露双侧椎板至小关节外侧,经X线准确定位半椎体后,胸椎半椎体应显露肋骨近端约4 cm。于半椎体上、下相邻脊椎安放椎弓根钉或钩,胸椎或胸腰段半椎体先剥离取出内侧段肋骨以备植骨,切除半椎体棘突、椎板和横突,骨膜下剥离至半椎体侧前方,暴露半椎体,行“蛋壳样”半椎体刮除,选适宜长度棒,预弯矢状面生理弧度,与钉、钩连接加压固定,半椎体软骨壳内、椎板植骨。

    1.4  术后处理  术后24~72 h拔引流管,抗生素使用5~7 d预防感染,3~7 d起床活动根据内固定稳定情况,选择支具固定3~6个月,术后每6个月拍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一次。

    2  结    果

    手术时间为130~370 min,平均176 min;术中出血400~1 700 mL,平均750 mL。长节段固定11 例;短节段单侧固定2 例,短节段双侧固定6 例。固定融合节段为2~11个椎体,平均4.8个椎体。术后侧凸Cobb′s角为0~45°,平均为35.4°,平均矫正率63%。身高增加0.5~7.5 cm,平均5.2 cm。围手术期并发症:2 例下肢感觉过敏,经脱水、激素等治疗,出院前症状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先天性腓骨及第二趾缺如合并跟距关节融
    先天性梅毒合并弓形体、巨细胞病毒感染
    136例先天愚型的临床与染色体分析
    先天性红绿色觉异常基因缺失与杂种基因
    先天性尿道下裂与SRD5A2及SRY基因突变
    以反复呕吐 极重度贫血为主要表现的先
    左肾先天发育不良伴异位1例
    围手术期输血与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感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对血小板膜
    先天性婴幼儿膈膨出的诊断和治疗
    先天性胆道闭锁肝内毛细胆管超微结构与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合并门脉高压症
    先天性多指畸形的分类及手术治疗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