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微创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32 例

骨折,缺乏适用于各种类型骨折的可靠内固定物和安全入路等。对于关节内骨折,非手术治疗很难达到解剖整复,且不能维持复位,以至于遗留足跟增宽、高度丢失、关节错位,最终使足部生物力学改变[5],引起疼痛和跛行。钢板内固定能较好地恢复跟骨形态,但由于术中需较大范围剥离,术后易发生皮肤坏死及感染,造成局部皮肤挛缩与瘢痕,进一步加重关节病损,临床上有时只能采用亚急性期的切开复位术[6],从而增加了骨折复位的难度。因此,在有效复位的基础上减少暴露,简化内固定是临床努力的方向。

    波及距下关节的骨折,原则上应力争解剖复位。汤荣光等[7]通过实验研究证实,距下关节后关节面不在承重上起重要作用,压力主要集中于后关节面的前外侧部分,应力争恢复距下关节面的结构。首先选择外侧切口,有利于该处关节面的整复,同时修复爆裂增宽的跟骨壁。螺钉加压固定后可防止复位的外侧骨块反弹移位,并保持跟骨的外形。跟骨周围软组织覆盖少,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易出现皮肤坏死、愈合不良的并发症。小切口螺钉内固定可避免广泛剥离,创伤小,简单有效。跟骨骨折中载距突最稳定,因其上方有跟距间韧带附着,很少发生移位,因此横向螺钉贯穿至载距突,以其作为螺钉固定时的力学支点,使固定更加牢固。螺钉的横行挤压固定,能有效地限制跟骨宽度的增加,防止后期突出的外侧壁和新生骨痂挤压腓骨肌腱、腓肠神经,或撞击外踝引起的疼痛。若固定后跟骨结节仍有上移趋势,Bhler角恢复不满意,结合我院自行设计的跟距反牵复位器持续固定,在撬拨复位基础上施以持续牵引,以对抗跟腱的收缩,防止复位后再移位。经多年临床验证,该方法对于跟骨结节舌行骨折块的复位、Bhler角的纠正及跟骨高度的恢复效果满意[8]。

    采用撬拨复位后小切口的有限螺钉内固定与反牵复位器治疗方法,较单纯撬拨复位更能保证足弓的恢复、Bhler角矫正、跟骨宽度和高度的恢复,复位效果好。与各种钢板内固定相比,能尽快地处理骨折,操作简单,避免了切口感染、皮肤坏死的风险,能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距下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参考文献】
  [1]荣国威,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201233.

[2]EssexLopresti P.The mechanism,reduction technique,and result in fractures of the os calcis[J].Br J Surg,1952,39(157):395419.

[3]冯云华,王景彦,谭光颜,等.导向器导引下的跟骨螺钉固定术[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8):698699.

[4]张铁良,于建华.跟骨关节内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00,2(20):117120.

[5]唐三元,徐永年,郑玉明.跟骨骨折(二)[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8,5(2):169170.

[6]顾湘杰,章永德,任颂扬,等.累及距跟关节的粉碎性骨折的亚急诊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1992,3(12):190193.

[7]汤荣光,盛为,戴鮨戎.距下关节接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骨科杂志,1999,19(8):484487.

[8]王京彦,徐怀安,单素鸿.可调式跟距反牵复位固定器治疗跟骨骨折[J].中国骨伤,1994,7(1):2829.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国际不育症治疗的新前沿学术会议简况
    超声血管造影在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治疗
    237例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手术治
    颅外颈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分析
    血管内血栓的介入性局部溶栓治疗效果显
    点状植入植皮法治疗骶尾部巨大褥疮一例
    Dick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失误分析
    DDD起搏器治疗心力衰竭
    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并发唇癌
    干扰素α与阿德福韦酯不同联合方法治疗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
    华夏风湿性疾病诊断治疗学术会议纪要
    伴发干燥综合征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