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创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32 例 |
|
【摘要】 目的 探讨撬拨复位后,横行钉固定结合我院自行研制的反牵复位器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波及距下关节面的跟骨骨折,采用撬拨复位后小切口暴露螺钉内固定及反牵复位器治疗32 例37足。结果 32 例37足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和皮缘坏死及不愈合发生,优15足,良18足,可3足,差1足。结论 撬拨复位横行钉固定与反牵复位器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关节内跟骨骨折;微创;横行钉固定;反牵复位器
跟骨骨折是足部最常见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占跗骨骨折的60%,而跟骨关节内骨折占跟骨骨折的75%[1]。其治疗难度大,尚未有较满意的治疗方法。我们从2003年4月至2007年6月对波及距下关节面的跟骨骨折,采用撬拨复位后小切口暴露螺钉内固定与反牵复位器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治疗32 例37足,初步获得较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32 例患者中,男31 例,女1 例;年龄20~58 岁,平均34 岁。单侧足27 例,双侧足5 例。其中坠落伤28 例,车祸伤1 例,压砸伤3 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拍摄双足侧位和轴位X线片及患足的水平位CT片。术前测量Bhler角为-8°~16°,平均6°;跟骨增宽幅度3~20 mm,平均15 mm。合并有脊柱骨折4 例,骨盆骨折2 例,肢体其他部位骨折6 例。按EssexLopresti[2]分类,舌形骨折5足,关节压缩骨折20足,粉碎骨折12足。
2 手术方法与步骤
手术在硬膜外麻醉或骶管麻醉下进行。先行手法整复,患者俯卧位,将小腿抬起与床面呈约30°角,足跖屈,使跟腱松弛,术者双手环抱足跟,掌跟部夹紧足跟两侧,向后下方反复地牵引、晃动、挤压及拔伸,恢复跟骨的外形。常规的跟骨外侧弧形切口,长度2 cm左右,避开腓肠神经终末支及肌腱鞘管,皮下不做分离,直达骨膜,显露跟骨外侧壁及距下关节外侧面,若显露不彻底影响复位,也可辅助内侧小切口,显露跟骨内侧骨壁、骨折线和载距突边缘。将窄骨膜剥离器插入外侧骨折线内撬拨,将膨隆的跟骨外侧壁复位,使距下关节复位,恢复跟骨高度和Bhler角。然后安装我院自行设计的“U”型半轨道导向器[3],套管头端抵住跟骨外侧壁螺钉进钉点,另一端抵住载距突处,从跟骨外侧套筒打入导针。斜横向固定1~2枚空心拉力螺钉,第1枚螺钉一般应先固定在载距突,选择骨皮质好的另一部位完成第2枚螺钉的固定,螺钉均达对侧骨皮质并适当加压,螺钉固定也可选择由内而外。紧贴跟腱外缘从距骨后突处向距骨体内钻入1枚3.0 mm骨圆针,继而在跟骨后缘结节处横行骨折线上方经皮钻入另一枚钢针,两针之间安装反牵复位器,调节可伸缩螺杆旋钮改变螺杆长度,将两个钢针尽量撑开并保持适当张力。完成固定后C型臂X线机透视跟骨侧位及轴位,检查Bhler角、跟骨宽度、高度及距下关节面的恢复满意后,缝合切口。
3 结 果
32 例37足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切口均按期愈合,无感染和皮缘坏死及不愈合发生。2 例跟骰关节轻微疼痛,2 例出现足背外侧感觉减退,4 例发生距下关节炎,无腓骨肌腱炎及足内侧肌腱刺激征象发生。后期按国内张铁良跟骨关节内骨折评分系统[4]进行评定,优15足,良18足,可3足,差1足。
4 讨 论
近年来跟骨骨折治疗的预后有了较大改观,但仍然有许多问题未解决,关节外骨折可行闭合复位简单撬拨钢针固定,但是各种关节内[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 下一个医学论文: 舒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