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较房角支撑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angle-supported phakic intraocular lens,AS-PIOL)和虹膜夹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ris-claw phakic intraocular lens,IC-PIOL)植入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 对33例(51眼)高度近视眼患者行前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anterior chamber phakic intraocular lens,AC-PIOL)植入术,其中植入AS-PIOL组18例(26眼),IC-PIOL组15例(25眼)。两组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术后分别检查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主觉验光度数、最佳矫正视力(best spectacle-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CD);明视、间视觉(或伴眩光)下的对比敏感度及瞳孔直径分别为3 mm、5 mm时的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并对末次随访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一般情况如UCVA、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ce,SE)、BSCVA、眼轴、CD等,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UCVA、BSCVA、SE较术前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UCVA、SE、BSCVA,明视、间视觉(或伴眩光)条件下的对比敏感度,3 mm、5 mm大小瞳孔下的MTF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PIOL植入术后早期,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AS-PIOL和IC-PIOL植入术后,两者在视觉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高度近视;晶体,人工,有晶状体眼;视觉质量;调制传递函数;对比敏感度
随着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hakic intraocular lens,PIOL)植入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逐步证实,对于晶状体透明的高度近视患者的治疗而言,PIOL植入术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前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可预测性和可逆性较好,可保留术眼的调节功能,患者视力恢复快且屈光度数稳定,目前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被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晶状体材料、制作工艺及技术的日益改进与更新,PIOL的种类也日益增多。本研究对在我院行前房角支撑型(angle-supported,AS)及虹膜夹型(iris-claw, IC)PIOL植入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旨在比较两种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anterior chamber phakic intraocular lens,AC-P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11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行PIOL植入术资料完整的高度近视眼患者33例(51眼),年龄为18~40岁,术前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UCVA):3.0~4.0,最佳矫正视力(best spectacle-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4.7~5.0,术前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ce,SE):-10.0~-21.1 D。根据植入PIOL的不同分为两组,AS-PIOL组18例(26眼),年龄23~40岁,平均为(30.3±6.1)岁。选用Phakic 6H人工晶状体(美国OII公司),PMMA材料,全长12~14 mm,光学直径6.0 mm。IC-PIOL组15例(25眼),年龄17~36岁,平均为(26.1±7.1)岁,选用VerisyseTM人工晶状体(美国AMO公司),PMMA材料,全长8.5 mm,≥-16.0 D的人工晶状体光学区直径为5.0 mm,≤-15.5 D的光学区直径6.0 mm。手术入选:年龄≥18岁,屈光度数年增加量≤-1.00 D的超高度近视眼患者,眼前节正常且前房深度 ≥3.0 mm,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CD)≥2300个/mm2,周边视网膜正常或发现格子样变性已行眼底激光治疗者。排除外眼压>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