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生存时间的影响。 1.2.2 豚鼠固定 将豚鼠固定于自制多功能头身一体固定台上,然后将银—氯化银电极连接于不锈钢螺钉上,连接放大器 。连接好后将其置于安静、亮度为120Lux的操作室中。每只豚鼠都以右眼为测试眼,左眼用黑色蔽光罩罩上,右眼角膜缘与显示屏平行,距离显示屏中心20 cm,视角为36.9°,安静3 min后测量。
1.2.3 PVEP记录 采用RETI-port视觉电生理学记录系统(Roland Consult,德国),ELSA 21寸彩色显示器,棋盘格(checkerboard)翻转刺激,刺激频率为2.0 Hz,显示屏亮度为25 cd/m2,扫描时间300 ms,通频带初始设为5~50 Hz,根据试验需要,实验中通频带需要改用1~100 Hz,叠加80~120次。记录时电极间电阻小于5 kΩ。按照RGB格式并且采用OptiCAL(Japan)测量亮度,刺激棋方格颜色参数分别为黑(0.0.0,5.0 cd/m2)、白(255.255.255,75.0 cd/m2)、红(255.0.0,24.5 cd/m2)、绿(0.255.0,45.5 cd/m2)、蓝(0.0.255,22.5 cd/m2)。根据实验需要,灰度的对比度可分别设置为97%、60%、30%。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RETI-port软件测量PVEP的N1波潜伏期、P1波潜伏期以及N1P1的幅值。使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在实验期间,豚鼠死亡3只,死亡时间分别是术后第1、第3和第7天。尸检发现:术后第1天死亡的豚鼠颅内出血,血液充满整个颅腔;术后第3天死亡的豚鼠鼻腔周围有血凝块,肺部充满血液,胸腔积液,心脏明显变大;术后第7天死亡的豚鼠切口化脓,脑组织表面及内部积脓。其余豚鼠在观察的7 d中未见到异常,生命状态良好。
2.2 正常豚鼠的PVEP的波形特点 正常豚鼠清醒状态下,植入电极引导出来的波形为NPN形,与人类的PVEP诱发图形相似。图形起始为一深大的负波,随后为一较大正波,后为负波后电位(见图1)。不同影响因素下,PVEP波形变化不大。在0.1 cpd的空间频率下,负相N1波的潜伏期为(61.19±5.81)ms,正相P1波潜伏期为(93.60±4.84) ms,N2波潜伏期为(127.25±8.56)ms,N1P1的振幅为(11.18±2.67)μV。
2.3 空间频率对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空间频率指单位视角所对应的黑白方格组数,用cpd和方格各边所对应的视角两种方式来表示。本实验主要观察不同空间频率时,N1、P1潜伏期以及N1P1振幅的变化情况(见图2)。当棋盘格变小时,即单位视角所对应的黑白方格组数变多、空间频率变大时,N1、P1的潜伏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延长。当空间频率从0.1 cpd增加到0.5 cpd时,N1、P1的潜伏期变化不明显(P>0.05);但当空间频率从0.5 cpd增加到0.9 cpd时,N1、P1潜伏期明显延长,几乎呈线性关系;空间频率为0.9 cpd时,与0.1、0.3、0.5 cpd时比较,N1、P1的潜伏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3和图4)。图3、图4中N1、P1潜伏期的这种变化规律可能与棋盘格在视网膜的模糊成像有关。随着空间频率的变化,N1P1的振幅变化远没有潜伏期变化明显。在空间频率0.1 cpd与0.7、0.9 cpd比较时,振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5)。
2.4 颜色对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我们观察了在0.02 cpd空间频率下,黑白(B-W)、红绿(R-G)、红蓝(R-B)、蓝绿(B-G)对豚鼠PVEP的影响。在不同颜色下,豚鼠对其反应的敏感性亦不同。在黑白和红绿条件下,豚鼠对图形的反应效果最好,振幅较大,黑白与红蓝、黑白与蓝绿、红绿与红蓝、红绿与蓝绿相比,N1P1 振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红蓝和蓝绿以及黑白和红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图6)。四种不同颜色的N1及P1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