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压力对体外培养的牛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结构及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 对体外培养的牛眼角膜内皮细胞施以2.67 kPa、5.33 kPa及8.00 kPa的压力各6、12、24、36、48 h,以不加压组作为对照组。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及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以台盼蓝染色观察比较48 h时各组细胞活力的差别,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压力下阳性细胞率。结果 当作用于细胞的压力为2.67 kPa (1 kPa=7.5 mmHg),作用时间为6、12、24、36、48 h时,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形态结构均无明显变化;48 h时台盼蓝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6)。当压力为5.33 kPa,作用时间为24 h时,细胞形态结构出现轻度的损伤,在36、48 h时加重;48 h时台盼蓝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当压力为8.00 kPa时,6 h时即出现明显细胞形态结构损害,随着压力和作用时间的进一步增加,细胞的损伤程度也进一步加重;48 h时台盼蓝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牛角膜内皮细胞在加压48 h时只能承受2.67 kPa的压力,当压力为5.33 kPa及8.00 kPa,施压48 h时,将造成细胞损伤及细胞活力下降。
【关键词】 压力;角膜内皮细胞;角膜水肿
角膜内皮细胞是位于角膜最内层的单层细胞,其完整性以及一定的细胞密度对于保持角膜脱水状态,并维持正常角膜厚度与透明性至关重要。当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大发作,或其他原因导致眼压骤然升高时,角膜常失去脱水状态,从而导致角膜水肿、混浊。目前虽已证实高眼压所导致的角膜水肿是角膜内皮细胞受损引起,但压力对角膜内皮细胞本身的影响尚未完全明了。本研究通过构建压力模型,研究不同程度压力对牛角膜内皮细胞(bovine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bCEC)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及试剂 胰蛋白酶(美国,Sigma公司),EDTA(武汉,凌飞科技有限公司),胎牛血清、DMEM (美国,Gibco公司),青霉素、链霉素、台盼蓝(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 牛角膜内皮细胞培养 新生小牛来自武汉市吴家山奶牛场,于宰杀后立即将牛眼取出,用无菌的1:5000 HgOH溶液及生理盐水冲洗后,于2 h内用冰瓶运回进行组织培养。角膜内皮细胞的培养采用Li等[1]的方法。无菌状态下将角膜内皮向上放在一个浅的半球状固定容器内,用无钙的PBS液清洗。在角膜内皮上加入1 ml含0.25%胰蛋白酶和0.02% EDTA的消化液,在培养箱内放置5~10 min。然后用塑料小杆轻轻刮擦角膜内皮,将分散的细胞用吸管转入含有10%胎牛血清和100 U/ml的青霉素和100 ng/ml链霉素的DMEM的25 cm2的培养瓶中,在5% CO2、37℃、95%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每隔2~3 d 换培养基。在5~7 d细胞融合后进行传代,将传至第3代的细胞用于实验研究。
1.3 细胞加压模型的建立及分组 第3代牛眼角膜内皮细胞铺满瓶底及瓶内预置的盖玻片后,按张文强等[2]的细胞加压方法建立细胞加压模型,设加压压力分别为2.67 kPa、5.33 kPa及8.00 kPa (1 kPa=7.5 mmHg)各组为实验组, 未加压组为对照组,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每组细胞重复6瓶。分别于细胞加压6、12、24、36、48 h时取出部分盖玻片并收集细胞,做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1.4 细胞形态和结构观察 取出各组瓶内预置的盖玻片,切片予常规脱蜡,水化,封闭,用PBS冲洗3次,瑞氏-吉姆萨染液染色30~60 s,PBS冲洗2~3次,苏木素复染,干燥后用中性树胶封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另一部分行电镜切片,用PBS液冲洗2遍,在2.5%戊二醛液中固定30 min,以1%四氧化锇固定30 min,梯度酒精脱水,以Epon812环氧树脂做单层细胞包埋,用钻石刀做超薄切片,染色后经Hi-tachi Hu-11A透射电镜观察。
&n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