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viscosus)Ny1,63天结束实验时,大白鼠牙槽骨退缩、根面龋大量形成[19]。 3.2口干症动物龋病模型的建立
由于唾液腺的外伤、疾病、某些药物的副作用、肿瘤病人的放射治疗等因素可导致人类口腔唾液减少症(Hyposaliva-tion),其口腔自洁作用和唾液抑菌功能大大地受到限制,容易造成牙齿的广泛龋坏或猛性龋(Rampant caries)。为了阐明猛性龋发生过程中唾液减少的作用和唾液减少对口腔细菌的影响,一些学者制作了口腔唾液减少症的动物龋齿模型[20]。
ooshima等[21,22]将30天鼠龄的无菌SD大白鼠(Specific pathogen-free Sprague-Dawley Rats)利用外科手术方法摘除其颌下腺和舌下腺并结扎腮腺导管,让这群大鼠于24~28天连续5天感染变形链球菌MT8148、血链球菌ST3R和唾液链球菌HT3R。同时,饲以2000#致龋饮食,于84天鼠龄结束实验时,大鼠大部分磨牙均产生严重龋坏。
口干症动物龋病模型的建立,能为人们寻找唾液减少患者口腔龋齿的治疗方法提供帮助。
综上,实验性龋病动物模型是研究龋病病因、病理特征的有效手段,也是观察活体口腔内龋病动态变化的工具。该模型的建立对龋病的预防和治疗研究有重要意义。对致龋因素、实验动物及特殊龋病模型的研究均是龋病学研究中的热点。
参考文献略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