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为了增加复合树脂的疏水树脂进行积极研究。Li和Craig报道研制成功氟化Bis-GMA,但尚未用于临床。 临床应用复合树脂时,主要考虑其粘结性能,有无残余应力,聚合性能,有无空隙或边缘缺损,治疗后是否产生过敏症状。Versluis等应用有限元法对逐层充填与整体充填技术进行了比较,发现逐层填充可产生更大的界面应力。整体充填所产生的应力较小,作者建议如树脂厚度能够达到完全光固化,最好采用整体充填技术。逐层充填的另一缺点是每层树脂间的粘合力不足,树脂与粘结剂共用且形成混合层时,可使微漏减少到最低限度。
树脂与窝洞间的边缘密合对其固位至关重要,树脂越厚,越易产生空隙,边缘密合越差。Kula等[10]比较不同制剂对树脂性能的影响,将树脂浸于1.23%APF泡沫,1.23%APF凝胶,2%氟化钠及水中4min和1min发现树脂与APF基材料接触4min后,填料性能与填料界面均受到影响。
3 粘附剂与粘结剂(adhesion and bonding)
近年来,新的牙本质粘结系统不断出现,大多数新型粘结系统的成分种类均减少,或为调理剂与预处理剂相结合。或是预处理剂与粘结剂相结合。目前的研究正致力于简化粘合过程,并探讨产品形成的混合区性质及检查方法等。Finger和Fritz对几种预处理剂与粘结剂结合系统进行检测,发现它们与牙釉质有着良好的粘结力,但与牙本质的粘结强度不尽相同,所有材料均有某种混合层形成。一般认为混合层对牙本质的粘结是必需的,但其厚度是否影响最终的粘结强度尚不清楚。
各种粘结系统的预处理剂均能渗透至牙本质表面,但所形成的混合层形态各具特征。混合层的形态及位置对粘结性能的影响如何,尚不明了。混合层的形成依赖于预处理剂对牙本质的湿润,调理剂的搅拌也会影响粘结性能,用磷酸酸蚀时,湿润牙本质比干燥牙本质的酸蚀效果好。某些窝洞消毒剂也影响粘结剂的粘合力,洗必太则无此作用。
Watanabe等[12]测定不同的剪切方向的牙本质基质强度,发现切牙与尖牙区的最大的剪切强度不同,以54-92mpa不等,主要取决于牙本质小管的方向。牙本质的湿润程度与粘结强度、微漏、过敏症状均有关系,对于无水、丙酮基系统,应用时需保持牙本质湿润,但无需过度湿润。粘结层本身较脆弱,用于临床时,应采用弹性粘结系统设计,以吸收能量。
牙本质粘结系统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Alhadainy和Abdalla[13]报道,3M和clear fill Line Bond 在3年后的保持率达100%,而Syntac primer为90%, Gluma2000溶液(2)仅为85%。能够形成混合层系统,性能最好。随着粘结系统的普遍应用,对预处理剂和粘结材料中单体过敏的报道也有增多。3M caulk和C+B Metabond均有较强的诱变力,0.2%HEMA和0.5%甲基丙烯酸甲酯甘油均能使豚鼠致敏。
4 裂隙封闭剂(pit and fissure sealants)
几乎所有封闭剂都是无填料树脂。过去几年内,玻璃离子粘固粉曾被用作封闭剂,但因固位不佳,质地脆弱,成功率有限。Winker等[14]比较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与树脂的固位情况,发现1年后两者的脱落率相当,但树脂的总保持率较高。Smales等[15]的研究结果与之相似,
治疗后6月,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的脱落率达94%,而且放置时操作困难,树脂封闭剂的脱落率为11%。 近年来应用激光蚀刻和固化的报道增多,Walsh等[15]对激光蚀刻与酸蚀的效果进行评价,应用5W、20Hz、20ns脉冲和0.8mm光斑大小的CO2激光进行牙面蚀刻,获得与酸蚀同样的效果。放置封闭剂后,一年保持率均在90%以上(激光蚀刻牙面为98%,酸蚀牙面为95%)。
5 水门汀(cements)
由于新的粘结材料和技术的出现,对传统水门汀的研究趋于减少,但现行的大量修复体仍沿用传统水门汀进行固位,Margerit等[17]对封闭用磷酸锌水门汀的成分进行测试,样本取自27例修复体拆除后的病人牙面,采用X线衍射技术进行分析。结果在水门汀中测出的成分有ZnO,非晶形磷酸锌,水和四氢磷酸锌晶体。磷酸锌晶体见于92%的样本中,但在刚调制的水门汀中没有。作者认为,用过的水门汀不同于新调制的粘固剂,但其终末相产物的远期稳定性十分优良。
6 玻璃离子水门汀(glass ionomers)
过去几年内,人们对各种玻璃离子粘固粉中氟释放的相对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氟释放对于减少龋患可能没有作用或作用极小。De moor等[18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