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萌发中花生胚轴的耐干性与热稳定蛋白 |
|
1.1 植物材料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品种粤油256种子由广东省农科院作物所提供。 1.2 花生种子的萌发率和耐干性测定 取50个种子放在垫有2层滤纸的直径为12cm的培养皿内,加10ml蒸馏水,在26℃恒温培养箱中萌发,吸胀后统计发芽率(胚根突破种皮3mm)并取出种子,剥取胚轴,弃去子叶。胚轴在25℃风扇下吹干12h后在装有硅胶的干燥器内继续干燥至含水量5%~6%。为检测吸胀后胚轴的耐干性,将胚轴接种于MS培养基上(无菌操作),耐干性以胚轴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百分率表示,4次重复。 1.3 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的提取 花生胚轴在液氮中研磨成粉,按1∶10 (W/V)的比例加入正己烷,在-20℃下过夜脱脂,1000 ×g离心后倾去正己烷,所得脱脂粉风干后备用。参照Blackman等(1991)和Yang等(1998) 方法,取30~40mg 脱脂粉,加入400μl预冷的提取缓冲液(mmol/L):Tris-HCl 50 (pH 8.0)、 NaCl 500、2-ME 10、PMSF 1, 4℃冰浴研磨,10000×g离心20min (4℃),吸取上清液。残渣加入400μl提取缓冲液再提取一次,合并上清液(可溶性蛋白提取液)。取上述蛋白提取液,100℃水浴中煮10min,冰浴中冷却15min,于10000×g离心10min,上清即为热稳定蛋白。上清液加入4倍体积的冷丙酮(-20℃),于-20℃过夜沉淀蛋白。10000×g离心10min收集沉淀,贮于-20℃,用于电泳分析。 1.4 蛋白质含量测定 按Bradford (1976) 的方法,用牛血清蛋白(上海东风生化试剂厂)作标准曲线。 1.5 电泳分析 SDS-PAGE依Laemmli (1970) 的方法改进。取蛋白质沉淀按10μg/μl 加入样品缓冲液: Tris-HCl 50mmol/L (pH 6.8)、2.3%SDS、10%甘油,5% 2-ME,0.1%溴酚蓝,100℃水浴3min,每泳道上样蛋白量80μg,标准蛋白质(上海东风生化试剂厂)分子量范围为14.4~97.4kD。双向电泳按Damerval 等(1986) 的方法改进。蛋白质沉淀按20μg/μl的比例加入样品溶解液:尿素9mol/L(超纯,Serva)、2%NP-40(Serva)、2%DDT(Serva)、1.6%的pH 8与0.4%的pH 3.5~10的Ampholine (上海东风生化试剂厂),于37℃温育10min溶解样品。第一向每管上样蛋白量600~800μg,第二向采用垂直板电泳。
2 结 果 2.1 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胚轴耐干性的变化 花生种子吸胀12h后,胚根开始伸长;至吸胀18h,种子100%萌发。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吸水变化呈现3个变化时期(图1)。萌发生长试验表明,吸胀18h内的胚轴经干燥后全部能忍受再脱水并能生长;但吸胀24h或超过24h的胚轴经脱水干燥后,则丧失萌发生长能力(图2)。由此可见,花生种子完成萌发时(吸胀后18h),胚轴仍然具有耐干能力,当胚根突破种皮后,则干燥造成致死伤害。
图 1 花生种子吸胀后鲜重及发芽率变化 Fig.1 Changes in fresh weight and germination percentage of peanut seeds after imbibition
图 2 花生种子吸胀后胚轴耐干性的变化 Fig.2 Changes in desiccation tolerance of peanut axes after imbibition
2.2 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胚轴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含量的变化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羧甲基壳聚糖对玉米籽粒氮代谢关键酶和种子贮藏蛋白含量的影响 下一个医学论文: 用量热法研究水稻线粒体不同条件下的能量释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