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等位基因特异PCR筛查海南汉族人 |
|
11例41-42(-CTTT)缺失突变携带者,经反向点杂交及分析携带者双亲的DNA,证实所有携带者均为杂合子,未合并其它7种常见的突变。结果表明,海南汉族人中41-42(-CTTT)缺失突变的携带率为1.38%,如果考虑存在其它突变,预计在人群中β-地贫的携带率会更高。单纯41-42突变杂合子往往无明显的贫血表现,不易发现,是引起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潜在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建立简便、可靠、经济的PCR筛查方法,开展人群普查,对于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预防,搞好优生优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刘敬忠等[4]方法的基础上,稍加改进,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一条上游引物,使反应产物出现一条参照带,便于判断结果。此法简便、可靠、经济,同时采用快速法提取DNA,可在3~4小时内得到结果,适用于人群筛查、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 目前国内已报道3′端特异PCR[4]、异源双链分析[7]、反向点杂交[5],多重等位基因特异PCR[8]等诊断β-地中海贫血的方法。我们认为,等位基因特异PCR可作为β-地中海贫血的初查方法,再用反向点杂交作补充,可较准确地诊断β-地中海贫血。
参 考 文 献
1 杜传书.地中海贫血研究的现状与未来.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6,13(5)∶257. 2 Lahiri DK,Schuabel B.DNA isolation by a rapid method from human blood samples :Effects of MgCl2,EDTA,storage time,and temperature on DNA yield and quality.Biochem Genet,1993,31(718)∶321-328. 3 蔡仕萍,张基增,黄道华,等.非同位素标记的探针用于β-地中海贫血的产前诊断.中华血液学杂志,1989,10(11)∶567-569. 4 刘敬忠,文晓军,吴冠芸.3′-碱基特异的PCR技术及β-地中海贫血基因点突变的直接检测.科学通报,1990,35(21)∶1668-1670. 5 张基增,徐湘民,马维芳,等.用反向点杂交快速检测中国人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3,13(1)∶1-4. 6 Chen LC,Chen LF,Huang SZ,et al.Scree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β-thalassemia in Li nationality on Hainan island.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lecular biology of genetic diseases.Shaihai,1992.114. 7 李洪义,杜传书,曾瑞萍,等.PCR/异源双链分析可检测β-地中海贫血密码子41-42(-CTTT)突变.中华血液学杂志,1993,14(8)∶434-435. 8 毛跃华,孙琼,李峥,等.应用多重等位基因特异PCR技术进行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诊断.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5,12(4)∶209-211.
作者单位:570102海口,海南医学院生化教研室(周代锋、韩建勋、蔡望伟、周玉英、蔡兰洁),附属医院妇产科(马玉珠、黄元华);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徐湘民);*通讯联系人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经子宫颈冲洗宫腔收集滋养细胞进行产前性别诊断初步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羌族人群成人多囊肾病PKD1基因SM6位点的多态性研究
|
|
|
|
|
|
|